超市是让孩子熟悉经营常识、了解商业运作的最佳场所。一方面,无论多大的孩子都会对超市最熟悉,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另一方面,超市经营的商品种类繁多,和百姓生活最接近,几乎集中了有关经营方面的所有类型。
尤其是一些超市中有吃的喝的(如大型超市中有肯德基、麦当劳餐厅),一边和孩子品尝美食,一边讲解经营知识,也是一种新型的寓教于乐。
所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可以在逛超市时顺便给他讲解有关商品知识,这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是商品本身的知识,如品种、质量、规格、重量、型号、有效期、条形码、产地、真品与假货识别等;
另一方面是商品经营知识,如经销、代销、促销、广告宣传、结算期、折扣、成本、毛利、买一赠一等。
可以说,这方面的内容包罗万象,一辈子都学不完。不信你想想看,是不是到了你这个年龄,还有太多太多不懂的地方?从小让孩子了解这方面的相关百科,一方面非常实用,另一方面也是对孩子进行素质教育的好教材,在此基础上更是提高财商的有效途径。
回顾当年我在学商科时,老师告诉我们说,商业活动过程可以概括为五个字:“购(采购)—销(销售)—调(调拨)—存(库存)—赚(盈利)”。如果你也能对孩子这样说,并且把这个过程具体化,孩子就能从中得到切身感受。
当然,你也可以在超市选购货物时,和孩子一起进行探讨。比如在同样买一件商品时,你是怎么从这众多的同类商品中选择这个品牌、这个规格、这个质量、这个价格的。
把这种选择、甄别过程说出来,而不是放在肚子里,孩子就能非常清楚地了解你的购物需求和感受,帮助他作出正确判断。这是从古到今最好的学习方法:亲身体验。
并且,孩子从小学到的不仅是作为消费者的你的判断,还有他换位思考作为生产者、销售者所得到的心得体会,从而从中发现市场供需矛盾,找到改进办法。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知道,过去如果你进超市购物时,经常把孩子扔在一边,或者随便找个孩子喜欢的东西让他去玩,而你自己则在一旁默默地挑选货物,这种方式对孩子的财商教育是多么大的损失!
当孩子发表自己的见解,认为你应该买他认为“最好”的,或者是电视广告里叫得“最响”的那种商品时,你要做的也是唯一能做的就是心平气和、不厌其烦的解释,而不是阻止孩子问这问那,更不是嫌他罗里啰嗦。
如果你能更进一步,向孩子解释商品价格、价值之间的区别,以及决定这种商品价格和价值的主要因素是什么;你为什么在购买某种商品时会选择价格最贵的买、而在购买另一种商品时却会选择价格最便宜的买,那么你的教子方式就可谓真正到家了。
当你走出超市时,让孩子代替你付款、结算并计算找零,这样又会让他增加一次接触金钱的好机会,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和交换的观念,而这都是财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
经常进行这样的体验活动,孩子能够从中学到许多。有时候你仅仅是去超市购买一件价格很低的小商品,可是孩子从中真切感受到的却是有关商品、货币、经营管理各方面的知识,这是另一种“悟”(孩子从中所学到的)超所值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