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单独的银行账户(1 / 1)

经济社会离不开银行。给孩子开一个单独的银行账户,让他从中更早、更多地了解相关金融知识,对他的财商教育会有很大帮助。

在过去,父母总是让孩子把钱存在储蓄罐里。这种储蓄罐通常是一头肥猪的形象,因为肥猪的肚子大,里面可以盛放更多的硬币。现在这种储蓄罐虽然也有,但数量已经没有过去多了。

在这里,我并不反对孩子拥有储蓄罐,但觉得更重要的是尽早和他一起去银行开设一个属于他的银行账户。

银行账户有许多种,存折的、信用卡(借记卡)的。建议你给孩子办理一张借记卡,虽然需要扣年费(这一点确实很糟糕,尤其是孩子的存款数额并不多,相对而言这是一笔“巨款”支出),但可以长期使用,甚至终生使用。

办借记卡时,你可以陪同孩子一起去住家附近的储蓄所,什么银行的关系不大,因为现在的信用卡功能都差不多,而且网点也不少,再加上可以在网上银行进行交易,实际上什么卡都很方便。离家近的理由,主要在于以后不得不需要去银行时,少跑一点路而已。

如果孩子稍大,你可以让孩子自己填写相关资料、出示办卡证件;如果孩子还小,这些当然就必须由你代劳了。

办好借记卡以后,孩子会像得到一件意外宝贝那么兴奋和激动,你完全可以在现场看得到。

接下来的问题是,你要趁热打铁,对孩子详细介绍借记卡的使用规则,演示有关存钱、取钱的全过程,以及银行利息是怎么回事,为什么银行要付给你利息,以及利息是根据什么结算、什么时候结算的,别忘了告诉他还有利息税这回事,虽然现在已经暂停征收了。

现在的借记卡都是多功能的,既可以存活期存款,也可以存定期存款;既可以存人民币,也可以存外币;既可以买国债,也可以买基金,并且如果你有股票账户的话,只要在股市开业期间,那么这张借记卡上的资金就可以随时和股票账户上的资金转来转去。

从理财角度看,还有一点你需要对孩子说明白,那就是,从表面上看是银行付给你利息,而实际上是你付给银行“利息”。意思是说,千千万万像你这样的个人,把或多或少的钱存在银行里,积少成多,银行就可以用这笔钱去派用场(进行投资)。而现在银行付给你的利息,实际上只不过是它们用你的钱去进行投资(主要是贷款给企业,从而收取贷款利息收入,此外还有一部分是直接投资股票、基金等),从投资收益中分给你一小部分而已,它们赚取的才是大头。

这样一解释,就会让孩子对银行存在的作用、功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了。

有的孩子会问,我把钱存在银行里,利息收入是不是越高越好呢?孩子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的财商很高,但可惜的是答案并非如此。

对于存款人来说,同样的存款投资能够得到更高的利息收入,当然是好事,但利率高低涉及到太多因素。

虽然从表面上看,利率调整是中央银行(在我国就是中国人民银行)决定的,但实际上,中国人民银行只是“宣布”而不是“决定”利率的高低;这就像天气预报一样,气象台只是“预告”而不可能“决定”明天的最高和最低气温,道理是一样的。

在决定利率高低的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通货膨胀。每当银行宣布要上调存贷款利率时,外界就认为政府在采取措施抑制通货膨胀了;实际上恰恰相反,这只是表明政府在“预告”通货膨胀会继续下去,所以要采取加息措施,通过提高利率水平来体现未来的通货膨胀率 1,如此而已。这个问题连许多经济学家也经常搞错,但你有必要对孩子实事求是。

所以说,无论你的存款利息收入有多高,都是不会高于通货膨胀率的。从这个角度看,存在银行里的钱(实际购买力)是年年在缩水的,这表明你的财富在不断缩小。

所以你能看到,绝大多数工薪阶层有了不多的积蓄后,一方面缺乏良好的投资渠道,另一方面不具备有把握的投资技巧,所以他们最先想到的是存在银行里拿利息,其结果是财富不断缩水,表现为越来越穷。

那怎么办呢?正确的办法是把这些积蓄尽可能多地变成“资产”,用它来创造投资收入和被动收入;只把少量周转性资金、临时应急资金存在银行里,以备不时之需。

1 严行方著:《人民币可以说不》,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10年,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