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年龄有着不同任务。在中国父母眼里,孩子不该操心家里的钱,只要把书读好就行了。有的家庭每当孩子参加重要比赛、考试时,就像筹备国家重大活动似的,不但整个小家庭,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叔叔、阿姨家都要围绕这同一个孩子转,哪怕油瓶倒在地上都不准他去扶。
最典型的是中考、高考时,往往达到最**。
我儿子的一个同学就是这样。孩子参加高考时,母亲请假在家专门准备最好吃的饭菜招待孩子,顿顿不重复,并且只能让他一个人吃,其他人不上桌;父亲请假在家三天全程陪同,职务是秘书兼保镖;每天从家里到考场的接送车是借舅舅的,所以舅舅也要请假三天,算是专职驾驶员。
拥有这般无微不至的呵护,再加上财商教育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一片空白,以致于孩子对钱全然没有概念,根本不知道父母工作如何辛苦,只知道要用钱就向父母伸手,而且总是有求必应。
所以很常见的是,孩子根本不知道家里的真实经济状况;对于有些知道状况的孩子,父母也一再告诫他们不要对外人讲,认为这是家里的隐私,不可外传。
家庭经济状况确实是一种隐私,但也不必看得过重,更不要把它当作最高机密来对待。否则,反而容易导致孩子在钱的问题上成为一种偏执狂,对任何人都缺乏信任,不利于将来踏上社会后与人相处、与人合作。
研究表明,凡是父母一再告诫孩子不要在其他人面前谈论家庭财产的,长大后通常不善于投资理财。国外的投资理财有财务顾问,他们面对自己的财务顾问时,也会遮遮掩掩欲言又止,以至于让人觉得很难合作、很难说话。
正确的方法是:既要强调家庭经济收入、财产问题是一种隐私,又要保持某种平衡。
具体地说就是,在对孩子谈起这个问题时,可以这样告诉孩子:“有些事情,包括我们家里有多少钱,最好不要随意告诉别人”。对于有理解能力的孩子来说,这时候他就懂得应该怎么去和人交流了,不至于造成上面所说的偏执,并且还会对他今后建立投资、理财兴趣打下良好基础。
在点拨孩子理财兴趣方面,千万不要忽略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作用。尤其是许多孩子从小是跟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长大的,和他们特别亲,这时候受他们的影响也特别大。
不用说,现在的人寿命越来越长,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的辈份在那里,其实年龄并不算大;更何况,一些家庭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是家里真正的“权威”,他们的退休工资甚至比父母拼命加班还要多,所以他们在孩子面前的说话分量就更加显而易见了。
巧妙地发挥这种作用,有时候能够对孩子的财商教育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
美国有一次针对五年级至七年级学生所举行的作文比赛题目是:“记一个在理财和投资方面对你影响最大的人”。最后的9位获奖者中,有5位写的是爷爷奶奶,就能说明问题。
研究表明,这些爷爷奶奶很注重对孙辈的财商教育。例如,他们会送给孙辈一两股股票,尤其是孙辈们喜欢的迪斯尼公司或麦当劳公司这种股票,对启发孙辈的投资理财观念很有帮助,并且这种观念会贯穿于孙辈的整个青少年时代。
在给孙辈贵重礼品或电脑、游戏机这种有争议的物品时,这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会先征求一下儿女即孩子父母的意见,并尊重他们,这样就不至于在大人之间产生矛盾;更高明的爷爷奶奶们还会明确告诉孙辈,他们想送给孙辈某种贵重礼物,但其中一部分钱需要孙辈依靠自己做家务、学习等方式赚取,不会“全额拨款”。这样,也就间接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锻炼效果更好。
不容否认的是,也有许多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于溺爱孙辈,或明或暗地给孙辈买电子游戏、玩具枪等,完全打乱了原本的财商教育计划,说他们是孙辈的同谋也不为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