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钱人是会“遗传”的(1 / 1)

常常可以看到,现实生活中好像有一种有钱人会“遗传”的现象。父亲或母亲有钱,子女也会有钱,甚至带动子女的子女、子女的朋友也有钱;兄弟姐妹成年后一个人有钱,会带动其他人有钱;家族中一个人有钱,会带动其他亲戚朋友一起有钱。正所谓:“一人当道,鸡犬升天。”

不用说,这里的遗传是一种比喻,不是生物学上的概念,但又和生物学概念上的遗传不能完全割裂。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一是一个家庭经济发达了,会带动其他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共同致富。特别是我国的家族裙带关系牢不可破,创办实业往往需要整个家族一起做,所以在一些加工区,兄弟姐妹、亲戚朋友之间往往会形成上下游产业链。其中只要有一个人当上大老板,方圆几十里会冒出一系列小老板来;大老板可能是亿万富翁,一个个小老板至少也是百万富翁。

二是在上述这些人中,经济上虽然没有密切联系,各做各的,可是产业链上却联系紧密、思想上相互启发。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仅仅受环境熏陶和影响,就可能复制成功。

三是“老子英雄儿好汉”。自己赚钱了,年老体弱后退出,把现成产业交给下一代去经营管理,子承父业。这种形式更简单,也更直接。当然,其结果也是有好有坏的。

从上可以看出,在每一个孩子身上,有钱的天赋主要表现在他是不是生活在富人圈子里,像富人一样思考;或者直接得到富人的资助,利用他们打下的坚实基础。如果有,就说明他得到了“遗传”。前者是间接的,后者是直接的。

有人也许会问:可是,并不是生活在这个圈子里的人一个个都富裕;同时,也并不是富翁的每个孩子都富裕呀!

确实如此。这除了性格、志趣、机遇等方面的原因外,和他小时候成长发育过程中有没有“安全依恋”有关。安全依恋型孩子的财商较高,非安全依恋型的财商较低。

安全依恋的具体表现是,当孩子的依恋对象在自己身边时,他会自由自在地去进行探索、与陌生人打交道,而在他(她)离开时,则会表现得心烦意乱;而当他(她)再次回来时,又会感到非常高兴,甚至会走上去热烈拥抱。

孩子的依恋对象可以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保姆中的一个或多个,关键是看出现在他身旁的频率,以及能否经常去关心、照顾他。

过去60年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中形成的这种依恋关系,会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并且对他的心理和情感产生持续影响;幼儿时期形成的这种依恋关系,会奠定他成年后对整个世界的感受和认识。

不用说,能够建立安全依恋的孩子,长大以后会自信地探索世界、信任别人,自然而然地和别人打交道,财商较高,生活也比较幸福。这时候他们会具有一种良性的自我调节功能。例如,饿了会大声哭闹,一旦吃饱了就会停止哭闹,表现得非常平静和快乐。将来长大成人后,面对各种挫折,也会轻而易举地去加以解决,比较从容地处理财富关系。

相反,与安全依恋相反的两种类型,即焦虑-反抗型依恋、焦虑-回避型安全,说穿了就是“不安全”。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会始终认为他生活的环境是不安全的;出于自我防卫需要,他对心理和情感的自我调节不是过度就是不足,总是把握不好。调节过度,会让人觉得这个人很难接近、很难说话;调节不足,会让人觉得这个人行为过激,甚至是“危险分子”。

那么,安全依恋与财商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

研究表明,富裕家庭出生的孩子安全依恋往往较差,原因是他们的父母或者应酬较多、或者忙于赚钱,忽略了与孩子的频繁接触,以至于他们总觉得周围环境很“不安全”。

关于这一点,在他们读书阶段就会体现出来。他们常常会想:既然我的父母那么有钱,那么我还有什么必要像其他同学那样勤奋学习呢?踏上社会后,无论是与人交际、做生意、谈恋爱,都会产生一种“别人究竟是喜欢我家的钱还是喜欢我这个人”的困惑,从而产生不信任、胆怯、自卑、怀疑、心理混乱甚至负罪感,最终把好事办成坏事。

这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有时候无法“遗传”有钱基因的原因之一。

克服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父母尤其是母亲,在孩子小时候尤其是婴儿期,要多多与孩子接触,如果有条件的话最好是请长假陪孩子,让他有一种充分安全感。做到了这一点,就会有助于孩子成年后勇敢地处理各种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