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钱脉(1 / 1)

在我国,“朋友”一词有着特殊含金量。尤其是在当今独生子女时代,每个孩子甚至他们的父母都没有兄、弟、姐、妹,亲戚关系极其简单,这时候的朋友就填补了上述空白。

从古到今,中国人历来重视朋友关系,甚至有“兄弟不一定是朋友,朋友一定是兄弟”的说法,把它提高到比亲兄弟还兄弟的重要地位。

概括起来,朋友具有以下三大功能:

一是情感需要。每个人都是社会动物,都需要交流,而朋友就是在小范围内交流个人情感的最佳对象。有些话夫妻之间不能讲,却可以告诉最信赖的朋友,就说明这一点。

二是安全需要。这种安全不仅仅是人身安全、经济安全,即所谓的“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更包括由于相同价值观带来的安全感。朋友之间往往具有相同的经历、一致的价值观,会认同你的做法,并由此给你安全感。

三是功利需要。朋友关系甚至比夫妻关系更铁。朋友往往不考虑索取回报,甚至会为你创业致富、介绍工作、介绍对象时不遗余力;可是婚姻却越来越离不开物质,更不用说“宁愿坐在宝马车里哭、不愿坐在自行车后面笑”的那种“物质女郎”了。

所以,父母应当从小让孩子学会交朋友,交真正的朋友,懂得如何与人相处。不用说,这些朋友就是孩子将来在社会上“混”的基本人脉,同时也是他们的“钱脉”。

朋友的质量不好说,可是数量却是有说法的。

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交朋友的最多数量极限为10、30、60。具体地说就是:“核心圈”(包括亲戚朋友在内)不超过10人。这些人在你最困难的时候会对你不离不弃,会真心帮你,会借钱给你。“中间圈”不应超过30人。你与他们时不时会有联系、聚会,可能是一个星期一次,或者一个月见上两三面,无论是谈工作、谈家常还是打麻将,总之表明你们经常彼此惦记着。“外围圈”不超过60人。你与他们平时不一定有联系,但一旦有事请他们帮忙,依然会尽力而为,不会推三阻四,否则也就谈不上是朋友了。

这三个朋友圈中允许有交叉,所以总体上看总人数不该超过100人,并且人员是流动的,尤其是外围圈名单中的进进出出更是频繁。有的人通讯录中别看名单有几百上千人,其实真正有联系的、够交情的也就是这部分。

人的精力有限,所以交友范围必然会有控制;可是每个人的交友质量大不相同。有人说,朋友是一面镜子,看看自己交的都是些什么朋友,也就知道你自己是什么货色、什么档次了。

朋友决定着一个人的视野有多么开阔。俗话说,“多个朋友多条路”。这说明朋友之间需要经常走动,路都是人走出来的。最需要走动的是外围圈这60个人部分,最容易人走茶凉;中间圈这30个人,即使人走了茶还是温的,因为关系就摆在那里,更不用说平时还是经常走动的;核心圈这10个人,或者因为血缘关系或者因为私人关系过铁,对你而言茶永远是热的。

人是群居动物,所以每个人的事业基础都可以看作是建立在人脉关系基础之上的。最典型的是比尔·盖茨,他之所以能取得如此成就,最关键的因素之一是具有丰富的人脉关系。人人都想帮他,这时候你不想成功也很难。

所要注意的是,人脉关系要从小培养,所谓“朋友还是小的好,从小到老忘不了”就是如此。交往越早的朋友越少功利,基础越牢。

俗话说:“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这表明,要想交到真正的朋友,你必须舍得付出、尊重别人、以平等姿态待人,否则就很难交到真心朋友。

并且,人脉关系是会“遗传”的,你的人脉关系同样也会衍传到你的孩子那里。现在的人出去办事,“一个老乡抵三颗图章”,没办法,这就是中国的现实。

面对你过去的老同学,孩子一句“伯伯”“阿姨”的称呼就会消除原本的诸多隔阂,原本再难办的事也可能会突然就变得易如反掌,这些都是人脉关系“遗传”的结果。

所要指出的是,作为钱脉关系的人脉,不仅仅是朋友圈,还包括面广量大的同学圈、战友圈、同事圈、员工圈、顾客圈等等,他们都是“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