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调〕拨不断(1 / 1)

马致远

叹寒儒[1],谩[2]读书,读书须索题桥柱[3]。题柱虽乘驷马车,乘车谁买《长门赋》[4]?且看了长安回去!

[注释]

[1]寒儒:贫穷的读书人。

[2]谩:徒然,枉自。

[3]须索:应该,必须。

题桥柱:司马相如未发迹时,从成都去长安,出城北十里,在升仙桥桥柱上题云:“不乘驷马高车,不过此桥。”

[4]《长门赋》:陈皇后失宠于汉武帝,退居长门宫,闻司马相如善作赋,以黄金百斤请其作《长门赋》,以悟主上。武帝看后心动,陈皇后复得宠。

[赏析]

这是马致远的一组小令〔双调〕《拨不断》中的一首。可叹那贫寒的读书人,白白地读了那么多的书,读书必须要题字在桥柱。即便题柱后乘坐上了驷马车,可乘了车又有谁能像陈皇后那样重金求买《长门赋》?先到长安看看,就回乡去吧!

此曲开篇在这一声浩叹中落笔,表达了自己的凌云志向:贫寒的读书人就是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当上大官,骑着高头大马。接着,作者用层递法,进一步阐述自己的读书目的。在作者看来,读书,做高官还在其次,更要能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这种志向,一方面表现了作者才气纵横,另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志在天下,远远超出那些把当官当作光耀门楣的“仓鼠”型儒人。但是,“乘车谁买《长门赋》?”在蒙元统治着轻视读书人的大气候下,完全没有作者施展才华的“用武之地”。结句的“长安”指代元大都,“回去”指归隐。“且看了长安回去”有两层含义,一层带有游戏的意味,意思是说,且在大都转一圈回去隐居,对此行求官完全不抱希望,对功名富贵表示轻蔑;另一层意思是说,放眼满大都,哪儿有一个重视读书人?且回去隐居吧!这是对蒙元统治者轻视人才的激愤和谴责。这两层含义本质是一样的。在野蛮强权和封建专制下,作者只有自嘲、自解、自谅,踏上归隐之路。本曲最大的特点是用典不着痕迹,且大大地丰富了曲辞的内涵,让人看到作者含泪的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