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调〕天净沙·冬(1 / 1)

白朴

一声画角谯门[1],半庭新月黄昏,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

[注释]

[1]谯(qiáo)门:建有瞭望楼的城门。

[赏析]

白朴的《越调·天净沙》,一共八首,写春、夏、秋、冬四时景色。这一首写冬景:黄昏时分,月牙儿初升,城楼上的亭子里,半明半暗;山前、水畔都被皑皑的白雪所覆盖,城下枯草遍野,在淡淡的炊烟之中,静卧着一座孤村,竹篱茅舍,若隐若现。此情此景,动人哀思。

这首小令描绘出一幅冬日的晚景图,表达了一种莫名悲凉的感情。全曲五句,接连描绘出画角、谯门、半庭、新月、黄昏、雪、山、水、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十三种景物,构成了一幅令人动容的冬景图。作者运用“点染”手法写景。“点”,是点出景物,“染”是对景物的特点加以描写。以“染”为例,如,“角”是“画角”;“门”是“谯”楼的门;“庭”是“半庭”;“月”是“新月”。又,雪里、山前、水滨;“竹”篱,“茅”舍,“淡”烟,“衰”草,“孤”村,皴染出一幅清寂、萧瑟、安恬、淡远的冬景水墨画。因为冬天是静寂的,因此全曲以视觉描绘为主,只有首句从听觉的角度写。在这幅山寒水瘦、岑寂萧疏的图景中,响起一声画角声。“角声数声呜咽,云漫漫”(牛峤《定西番》),这如呜咽般的画角声,一下子打破了冬日的沉寂,给冬日增添了活力。这一声画角声又给人以悲凉的感觉。它究竟是向人们报时呢,还是在泣诉被征入伍、常年戍边征战的士卒思乡的痛苦呢?是常年戍边战士思乡的悲咽呢,还是父母妻儿在向他们的亲人发出团聚的呼唤呢?作者把不尽的余味留于词句中,因此首句是全曲的点睛之笔。它居于句首的关键位置,给全曲定下了苍凉的基调,给人以难言的凄怆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