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股价已经没有上涨空间时(1 / 1)

在股票上涨时卖出,是一种自我欺骗的策略,这就像把花园里的花拔掉,去灌溉野草一样。股市就像玩扑克牌,只要手中的牌显示有胜算可能,就要紧紧握在手里。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彼得·林奇认为,一只股票什么时候应该卖出,关键不是看它现在的价格是高是低,而是要根据它的内在价值来定,看它的股价是否还有上涨空间,以及上涨空间有多大。也就是说,单纯根据某只股票的价格高低来决定是持有还是出售,是不对的。

他说,股票投资者都有一种“恐高症”:当股票价格低迷时,舍不得割肉,而且会莫名其妙地感觉这时候的股价物有所值;当股价上去以后,又总会担心这样的股价是不是太高了,既盼望着它继续推高,又怕突然调头向下,所以总是为抛与不抛犹豫不决。

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有这种心理是很正常的,只要把决定是否卖出股票的依据确定为股票内在价值,这个问题就很好解决了。

也就是说,当你确定卖出股票时,除了要看这时候的股价高低,更要看它是否到达了最高点?

假如某只股票的价格现在是100美元,只要它还有上涨空间,而且预计这个空间还不小,就表明这时候的股价并不高;相反,虽然某只股票的价格很便宜,例如只有1美元、2美元,可是如果这时候它已经没有了上升空间,那么就到了需要卖出的时候了。

那么,怎样来判别股价是否还有上涨空间呢?彼得·林奇的依据和经验是,把股价与其内在价值相比。

以彼得·林奇最喜欢投资的成长型股票为例,他说,投资者不要小看成长型股票的成长过程,只要它还在不断成长,它的股价增长就“永无止境”。所以,不要看这只股票的价格过去已经上涨了多少倍,而要看它将来还能上涨多少倍。

他举例说,如果投资者认为一只股票的价格已经上涨了10倍、50倍,以后就不可能再涨了,那么他建议各位投资者去看一看沃尔玛百货公司的股票走势图。

沃尔玛百货公司1970年上市时只有38家分店,到1975年时扩张到104家,分店数量增长了2.7倍,随之而来的是股价上涨了4倍。到了1980年分店数量扩张到了276家,增长了7.3倍,随之而来的是10年间股价上涨了20倍。

这说明两点:一是只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张、收益在不断提高,就表明这家公司的内在价值在不断增长,这只股票的价格就还没有到顶;二是作为投资者来说,可以简单地从这种企业规模稳定增长中,判断出股价有多大的上涨空间,便于自己决定是否抛出股票时作参考。

彼得·林奇说,如果投资者能很好地掌握这种诀窍,就能成为股市中的大赢家。相反,如果患“恐高症”厉害,当股价有一点点上涨时就赶快抛出,而不管这只股票的价格将来是否还有上涨空间,或者根本就不懂得还要考察将来是否有上涨空间、怎样来考察上涨空间,就会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他说,就沃尔玛百货公司而言,股价在10年间上涨20倍无论如何是值得兴奋的。要做到这一点,关键是要能准确判断它的股价有多大的上涨空间,要忍耐得住。如果你把这只股票再捂在手里10年,股价是完全有可能再涨几十倍的。

彼得·林奇说,有的投资者看到股价已经上涨了好几倍,明知还会继续上涨,这时候却忍不住卖掉了,原因是怕别人骂他贪心。他说,投资股票就是为了赚钱的,而不是为了保本,这和贪心不贪心无关。

要知道,20世纪70年代沃尔玛百货公司的扩张速度虽然很快,可是在当时的美国还只是在15%的地方开设了分店,另外85%的地方是空白,这又怎么能说是贪心呢?

把这种股票紧紧捂在手里,恰好证明投资者有长远眼光,用中国话来说则叫“小不忍则乱大谋”。具有这种思维判断和定力的投资者,“命中注定”是要赚大钱的。

具体数据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一切:1980年沃尔玛百货公司的股价与1970年相比上涨了20多倍,1990年又比1980年上涨30多倍,1991年当年就上涨60%。这就是说,在1970年到1991年间的任何一个时期,谁都不能说它的股价“过高”了。

[投资心法]

彼得·林奇认为,单独看股票价格高低卖股票是不对的,关键要看它是否还有上涨空间,以及上涨空间有多大。只要有不断增长的盈利作后盾,恐高症就是不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