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直觉(1 / 1)

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照葫芦画瓢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或窍门。选股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但是过于强调其中任何一方面都是非常危险的……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是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的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其中含有许多直觉的成份。只要你对这只股票有了调查研究的基础,这时候就要重视这种一闪而过的直觉。

他说,股票买卖最关键的是灵活性。在股市里泡久了,你总能在股市中找到一些价值被低估的股票买入,然后等到价值被高估时卖出。他的朋友、全球首富沃伦·巴菲特也曾经这样说过,可见这带有一定普遍性。

彼得·林奇介绍说,成长型基金只能选择一种股票类型投资,哪怕所有的成长型股票价格都过高了,它也只能投资这种股票。而事实上,每隔几年就会发生一次成长型股票价格过高的情形。

而他掌管的麦哲伦基金属于资本增值型基金,经营范围没有限制,可以投资所有品种。除了美国股票以外,也可以投资国外股票,当然就包括债券了。有了这样的驰骋空间,彼得·林奇更能随心所欲地根据市场行情变化和基金规模变动,灵活调整投资策略。

实际上,这从他担任麦哲伦基金经理后的第一个月就可以看出来了。当时他的主要工作就是忙于换股:卖出以前经理喜欢并买入的股票,买入自己喜欢的股票。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每位经理的选股思路和投资风格不同,二是当时的麦哲伦基金需要不断变现,以满足投资者提款需要。

这样一来,彼得·林奇从中积累了大量的选股、换股经验。到年底一看报表,他自己都吓一跳,因为他在买卖股票时完全凭的是直觉,这些股票类型相互之间并没有什么规律可言。

例如,过去他最擅长研究的是化工行业,可是这时候却找不到一只化工行业的股票,他自己对此也感到有些不可思议。

直觉在股票买卖中的作用,会让投资者更关注单只股票的基本面,而不一定非得去关注它属于某个行业、占投资组合的比重大小。

就彼得·林奇来说,如果他有一天突然对广播电视行业的股票感兴趣了,就会重点研究某只股票,而不会去过分关心以前有没有买过这种股票。

通常他的做法是,专门去拜访这家电视台,了解有关细节,打听这个行业明年的利润是不是会比今年增长得更快、这家电视台的竞争对手是谁,然后核实自己听到、看到的所有细节。

有趣的是,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从考察的A电视台出来,然后去竞争对手B那里后,发现B股票比A股票更值得投资。原来他是准备去买A电视台股票的,最终却决定投资B电视台股票了。

最能反映彼得·林奇选股直觉的是,他在掌管麦哲伦基金之初就大胆投资了两家大型石油公司:一家是美国加州联合石油公司,另一家是皇家荷兰石油公司。投资这两只股票的原因,主要是有一次他看到皇家荷兰石油公司的经营业绩在大幅度好转,而华尔街上的那些投资机构似乎还没有察觉,于是大量买入这只反转型股票。

要知道,当时麦哲伦基金的规模还只有区区0.18亿美元,按理说是不能这样大笔投入的。作为基金经理,彼得·林奇当然知道有这种“规矩”,但他更认为股票投资没有“规律”可循。直觉告诉他,投资这只股票有利可图,所以就换股了。

他的原话是:“选股根本无法简化为一种简单的公式或者诀窍,根本不存在只要照葫芦画瓢一用就灵的选股公式和窍门……我选股的方法是,艺术、科学加调查研究,20年来始终不变。”

所以,当后来有人说麦哲伦基金的成功主要得益于投资成长股时,彼得·林奇笑笑说,其实,麦哲伦基金投资在成长股方面的资金从来就没有超过一半。彼得·林奇认为,只要你完全、彻底地去解剖一只“麻雀”,就能找到是不是要投资这只股票的思路。

从彼得·林奇掌管麦哲伦基金的经历看,他在股票投资方面的早期重点放在小盘快速成长股上,后来重点转移到了大盘蓝筹股上。与此同时,开始进军海外市场、投资国外股票。在投资组合策略方面,早期他非常频繁地买卖股票,而发展到后来往往是长期持股不动。

所有这些,都较好地体现了他在调查研究基础之上的股票投资艺术,看似没有规律,其实还是有规律可循的。

[投资心法]

换股有直觉,但要建立在调查研究基础上。彼得·林奇说,“我选股完全是凭经验,像训练有素的猎犬依靠嗅觉搜索目标一样,从一家公司到另一家公司不断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