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投资任何股票之前,投资者都应该首先问自己以下三个个人问题:①我有一套房子吗?②我未来需要用钱吗?③我具备股票投资成功所必需的个人素质吗?投资于股票是好是坏,更多的是取决于投资者对于以上三个问题如何回答。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彼得·林奇认为,作为一笔不菲的投资,买股票同样可以从买商品房中总结经验教训,这两者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在这几年的中国,买商品房是人人皆知的一个概念,也是一种主要理财方式。如果投资者能像买房一样买股票,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优势。
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无论怎样的投资者,购买商品房时总是非常谨慎的。无论他购买的商品房是投资还是自用,都会仔细考察各方面。所以你容易发现,绝大多数人买商品房是赚钱的,而买股票是赔钱的。除了其它方面外,是否做到仔细考察购买对象、是否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是重要因素之一。
所以彼得·林奇认为,投资者在购买股票前应当认真地问自己3个问题,其中第一个问题就是“我有一套房子吗?”
一般认为,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投资者不能用生活消费安排来投资于股市。这当然没错,可是本书作者认为,他这样说至少还有另外一层含义,那就是投资者可以从买房中总结经验教训,作为股票投资借鉴——当投资者像买房一样来买股票时,投资回报将会更有保障。
毫无疑问,无论买房还是买股票,都是有投资风险的,而且它们都是一笔大买卖。
通常的买房过程是,首先买一套面积较小的房子,然后等到将来条件改善了,再卖掉这套小房子,换一套面积较大、追求舒适宽敞的房子。等到将来孩子长大、结婚搬出去住了,再卖掉这套又大、又旧的老房子,重新换一套面积较小的新房或者离儿女靠得较近的房子准备安度晚年。现在的二手房单价和新房差不多,这种以大换小不但不用掏钱,而且还能赚一笔差价补贴退休工资之不足,或补贴儿女用于购房按揭贷款。
在这一连串的买房、换房过程中,几乎每个人都表现出了自己的投资天赋,很少听到有人说因此后悔的。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
一是房屋投资一般都很谨慎,股票投资就不一定能做到这一点
虽然每位投资者的股票投资数额不同,有的几百上千万元,价值大大超过一套房屋;但也有的只是“重在参与”,投资数额不大,所以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对于绝大多数家庭来说,房屋投资都是家中最大的投资。所以买房前会一遍遍跑交易会、跑楼盘现场,读报纸,向亲戚朋友打听消息,了解该楼盘的开发商是谁,信誉怎么样,地段怎么样,周围设施是否配套、交通是否方便,甚至包括一些平时根本碰不到的非常专业的问题,也会仔细考量。尤其是验房时,更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所有这一切,实际上都是对“市场”所作的考察,对防范投资风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奇怪的是,同样是这批投资者,投资股票时却似乎对这一切都不约而同地“忽略”了:既不知道这家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了解这家公司的股价变动规律,甚至不知道这家公司在天南海北、生产什么……在这种情况下去贸然买入这只股票,投资风险怎么会不大呢?
二是这几年的房屋价格是不断上涨的,股票价格则不可能“天天向上”
为什么投资者买房买得兴高采烈,买股票却买得满腹牢骚呢?另外关键的一点是它们的价格变化趋势不一样。
这几年的房屋价格涨得厉害,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什么时候买房都能赚钱,这就消除了投资者买房时机上的忧虑——把家中的现金拿出来支付购房首付款,其余的通过银行贷款来解决,一方面能够抵制通货膨胀,另一方面房产又在不断增值,这就注定这种投资是包赚不赔的,即使将来房价下跌,也没必要赶快割肉抛出,因为它毕竟是一种长期资产,投资者是把它当作长期投资来看待的。
而股市走势就不是这样了。股价波动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尤其是在中国股市中,基本上没有人把股票投资当做“长期投资”看待的。这里的“长期”期限,用全球首富巴菲特的老师、华尔街教父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话来说应该在“25年以上”。你听到周围有哪一位投资者准备把某只股票捂到25年以上的吗?根本没有。
很显然,无论是房产还是股票,把它看作是长期投资还是短期投资对象,其操作手法、操作结果都是不一样的:长期投资更能获得丰厚的获利回报。据彼得·林奇统计,投资者投资房产时的平均持有年限是7年左右;可是在纽约股票交易所,换手率超过100%的股票比例高达87%,也就是说,有87%的股票在投资者手中的平均持有时间不超过1年。
[投资心法]
买房经验值得投资者学习的地方有两点:一是考察时间长,往往长达几个月甚至几年。了解得越多,胜算的把握当然就越大。二是买房时绝对不会有人追涨杀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