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实在想不出还有什么是业余投资者需要知道的却又找不到的有用信息,所有相关的信息都明摆在那里,只等着业余投资者自己来收集。过去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并不是这样公开和透明,但是现在的确如此。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彼得·林奇认为,任何股票投资都是有风险的,关键是要能做到准确判断其投资风险有多大,看这种投资风险自己能否承受得了:如果能把投资风险控制在自己可以承受的范围内,这种风险本身就不大;相反,如果超出了允许的承受范围,这样的股票就坚决不能去碰。总之,其前提条件是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投资风险有一个正确评估。
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彼得·林奇举例说,美国股市中有家上市公司叫密歇根州消费者电力公司,后来改名为CMS能源公司(CMS Energy)。CMS公司设计并建造了一座昂贵的核电站,由于后来核电站项目被当局撤销,所以一下子造成了40亿美元资产的巨额损失。
这时候,美国股市中到处传言说,CMS公司离破产不远了。想一想也是:无论实力多么强大的上市公司,哪里经得起40亿美元的损失呢?
与此相应的是,该股原来一直非常受投资者追捧,股价在20美元左右徘徊,该消息传出后,股价一路下跌到4.5美元,并且在1984年10月取消了股息分红。
这时候如果投资该股票,风险无疑是巨大的。后来该公司在它的最大客户陶氏化学公司的帮助下,把这座已经废弃了的核电站改造成天然气发电厂。虽然这种改造费用同样非常昂贵,可是与白白损失40亿美元资产相比,要小得多。
1990年3月该天然气发电厂开始运行时,由于发电成本比原来设想的要低,所以使得该股股价一路反弹,一直上升到36美元,5年中上涨了9倍。可是没想到,随后密歇根州公共服务监督委员会颁布的两条关于公共事业收费的决定,直接制约了该公司收益水平,使得该股股价又下跌到17美元左右。
这时候投资该股票的风险有多大呢?彼得·林奇是这样分析的:
首先,他认为这只股票的价格虽然下跌了一半,从36美元跌到17美元,而实际上公司的基本面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归根到底是政策因素造成的。而政策因素是最不确定的,随时可能发生更改,所以这种影响因素的偶然性很大。
其次,1992年1月彼得·林奇和该公司新总裁通电话时了解到,废弃的核电站改造成天然气发电厂以后,发电成本只有0.06美元,相当于新建煤电厂发电成本0.092美元的2/3,相当于新建核电厂发电成本0.133美元的1/2。这表明,该公司今后在与同行的竞争中有着无与伦比的成本优势。
最后,彼得·林奇了解到,天然气发电厂所在的地区密歇根州的电力需求量在不断上升。不用说过去已经连续上升了12年,即使在目前的经济衰退环境下,电力需求量仍然比上年增长了1%。而查阅当地发展计划,一方面,该地区并没有新建电厂的计划,一些老的电厂还在纷纷关门;另一方面,即使要新建一座电厂,至少也需要6~12年时间。
彼得·林奇综合以上因素认为,CMS公司的股价虽然下跌了一半,但这时候投资该公司不但没有风险,而且还是一个好机会:股价大大低于内在价值。虽然政府部门的规定影响了公司收益,可是一个简单道理是:在电力需求量不断上升、电力供应量不断减少的背景下,电力价格上涨是迟早的事,而且一旦上涨,幅度会很大!
接下来,彼得·林奇研究这家公司的财务年报发现,用公司收益加上折旧额,除以股票发行数量,计算出的每股现金流为6美元。
与此同时,这时候该公司由于改造天然气发电厂而发行的10亿美元债券,发行期限高达10年。这就是说,这笔借款在10年内不用偿还,所以这每股6美元的现金流完全可以派其他用场。
派什么用场呢?彼得·林奇打电话给该公司总裁了解情况,得知公司正准备把这笔现金用于扩大天然气发电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传送线路效率。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种投资改造的结果,必然会提高发电能力、提高公司效益,直接提高股票收益。
更不用说,这时候还从厄瓜多尔传来一条好消息说,该公司在厄瓜多尔发现了石油。如果把这些石油顺利开采出来,该公司从1995年开始每年将会增加2500万美元利润,相当于增加每股收益0.2美元。
把上述因素全都考虑在内,CMS公司的每股收益应该在2.1美元左右,绝对会远远高于1.5美元。要知道,当时美国股市上对该公司每股收益的普遍预期只有1.3美元左右,所以股价才只有18美元。彼得·林奇认为,如此低的股票价格,哪里还有什么投资风险呢?
[投资心法]
股票投资是有风险的,但只有通过调查研究才能确切了解究竟有没有风险?如果有,这种风险有多大?凭借道听途说和凭空想象来买卖股票,这才是最大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