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不要听信任何专业投资者的投资建议!在投资这一行20年的从业经验使我确信,任何一位普普通通的业余投资者只要动用3%的智力,所选股票的投资回报就能超过华尔街投资专家的平均业绩水平,即使不能超过这些专家,起码也会同样出色。
——彼得·林奇
[彼得·林奇投资策略]
彼得·林奇认为,股票投资不仅需要投资者具备独立分析研究股票的兴趣,更需要具备这种能力。也就是说,要能做到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自行决策,而不是随大流。只有当你具备这种独立决策的能力时,你才可以开始股票投资。
作为一家基金公司,彼得·林奇在麦哲伦基金采取的管理方式是具有“革命性”的,和其他同行完全不同。他的主要做法是:给助理们充分授权,让每个人都能独立思考、独立研究,并对自己的研究结果负全部责任。
从管理学角度看,这充分体现了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原则,所以非常有助于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充分调动其积极性。并且,由于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对自己的决策负全部责任,所以同样有助于培养年轻人才。
而看一看其他基金公司的做法呢,一般都是由股票分析师对上市公司进行研究,然后向基金公司推荐股票。这种做法存在的问题是:
一方面,基金经理不在第一线做研究,而是听汇报,这对股票基本面的了解就不会有切身感受。对于分析师推荐上来的股票,他们总是抱着一种半信半疑的态度,从明哲保身的角度出发,不买不行但又不能多买——不买吧,显得有些不尊重分析师的研究结果,所以多少要买一点;多买吧,又会因为心中无底,更担心将来投资业绩太差不好交待,所以犹豫不决。
另一方面,分析师专门负责推荐股票,就会针对基金经理的个人爱好有的放矢、投其所好。因为虽然他推荐的股票是经过认真研究、有“科学依据”的,可是专家在领导面前终究胳膊扭不过大腿,到时候一旦投资失误,基金经理一定会把责任推给自己的,领导“总是”正确的嘛。
有鉴于此,分析师在推荐股票时总会留一手,总喜欢推介那些大家高度认同的股票,而不敢具有独到眼光。因为大家都看好这只股票,即使自己推荐了、最终也买入该股票了,投资业绩太差也会法不责众的。相反,如果自己推荐的股票个性太强,万一“赌”输了,将来就会吃不了兜着走,甚至会因此丢了饭碗,在业内留下一个坏名声。
在麦哲伦基金,由于每位基金经理都要对自己的最终决策负完全责任,所以谁也不敢互相推诿。一方面,基金经理必须尊重分析师的推荐,因为人家毕竟是专门吃这碗饭的,他们对这些股票有过彻底研究,有没有道理都得听一听。另一方面,基金经理又必须有自己主见,万一到时候决策失误,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如此这般,任何一只股票都要经过这两道关口把关,选股质量当然就提高了。一方面,分析师在认真工作,拼命挖掘10倍股,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基金经理的器重;另一方面,最终结果由基金经理负责,分析师更必须加倍努力,否则除了丢了自己的饭碗以外,还会误了基金经理的前途。
在麦哲伦基金,彼得·林奇规定每个星期都要召开例行通气会,每一位基金经理和分析师都要在会上推介本星期的股票投资名单,并且详细说明推介理由。这时候,彼得·林奇有两条规定很有意思:
一是为了确保每个人都有时间发表意见,每个人的发言时间不能超过90秒种。在这一分半钟时间里所推荐的股票和理由,要求让小学生听了以后也知道这只股票值得投资,否则就免开尊口。
二是当分析师在发言时,其他人不准反驳和辩论,更不允许提反对意见。彼得·林奇认为,如果有人提批评意见,分析师就会动摇自信,以后变得小心谨慎起来,这对提倡分析师独立思考、独立研究、深入发掘10倍股是非常不利的。
有了这样的先进制度,无论是基金经理还是分析师个个都是意气风发、斗志昂扬。而每当要提拔新的基金经理时,彼得·林奇会首先从这些年轻的分析师中择优录取。因为这样的成长环境,非常有助于年轻分析师脱颖而出。如果你不去提拔他们,实际上就是在帮助竞争对手培养人才了。
[投资心法]
每一位投资者都必须具备独立分析、研究股票的能力,千万不要相信任何股评。只有这样,才会保持一份独立思考、自己对自己负责、不埋三怨四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