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年前一位在校大学生勤工俭学办起的烧烤摊,最终通过网络走向全国,发展成年销售额数百万元的不小的生意,堪称是大学生创业典范。传统创业一旦插上互联网翅膀,便可能展翅高飞。
2006年,张涛考入四川理工学院美术系。两年后,他勤工俭学,在校门口摆起一个烧烤摊,每天晚上为学校师生服务。到2010年大学毕业时,他的烧烤摊已渐成规模,并且还被搬入了门店。
进门店需要有费用,这样一来,他的经营压力一下子大了许多。幸好2011年他申报到了四川省自贡市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的8000元创业补贴,并且还享受到了国家减免税政策,压力又减轻不少。
生意走上正轨后,怎样才能把一个小小的烧烤店做大做强呢?张涛动了不少脑筋。有一天,一位同学打电话来要求送烧烤上门,他就想:我能不能干脆就把烧烤放到网上去,实现网上下单、网银支付、线下配送呢?想到这,他热血沸腾,马上就在淘宝网上注册开业,经营起户外烧烤食材配送、户外用品用具零售、承办起大型户外烧烤活动来。
然而,现实给了他当头一棒。整整一个月过去后,一根烧烤也没卖出去;第二个月,也才总共只有成交一笔10多元的小生意。沮丧之下,他犹豫要不要关掉这网店,因为实在没什么意思,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
直到两年后的2014年4月,网店生意突然好起来。发展到后来,每月来自网上的订单居然高达30多万元,于是他干脆注册成立了一家专门经营户外烧烤配送的电子商务公司,聘请近10名员工专门负责运营。
现在,满怀信心的张涛表示:“我的目标是要做成全国网络烧烤第一品牌,下一步将向省外布局配送、加工网点,提升O2O线下体验。”[1]
【+什么】
●坚持
有句话叫“坚持就是胜利”。确实,互联网+如果不能做到一炮打响,就要学会坚持,“活着真好”。大多数人都会在这种坚持中总结反思,找到出路的。
资料显示,目前每年有将近70%的互联网中小企业面临倒闭。也就是说,大约有70%的互联网企业的存世时间不到1年;剩余的30%也会在未来5年内面临倒闭或被卖掉,只有1%的企业能够熬过5年。[2]这时候,你就知道咬咬牙坚持下去是多么重要了,不要遇到一点困难就放弃。
●支点
古希腊数学家、物理学家阿基米德有这样一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动地球。”在这里,互联网及互联网+就是名副其实的这样一个“支点”,它也能在创业道路上助你撬动地球(全球市场)。
【怎么+】
◆积极争取外界资助
互联网+虽然门槛不高,但同样有许多需要外界帮助的地方。所以,要积极争取各项优惠政策和外界资助,帮助顺利度过初创期。
荀子说:“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意思是说,君子的天性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不过善于利用外物罢了。这里的外物没什么特指,既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还可以是资金和政策。从这个角度看,善于争取外界资助,本该是聪明人应有的选择。
现在,全国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创业孵化、创业补贴、贷款优惠、税收优惠,应该尽量“拿来主义”。张涛之所以有今天,就与当初的烧烤店进店面时能够享受到创业补贴、有政府在后面“托一把”不无关系。
◆互联网思维
既然是互联网+烧烤,最重要的就是要善于用互联网思维做烧烤。
关于这一点,另一位同行即“原始烧烤”网店老板李烨做得更大也更好。2012年该店销售额高达280万元,2013年急剧增加到120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额800万元、线下销售额400万元),市场估值3000万元[3];2014年仅仅网上销售额就高达1200万元,被誉为国内网上烧烤第一人。[4]
那怎么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烧烤呢?举例说,线上预定烧烤食材、线下送货,同时提供烤炉、烧烤师等一揽子服务,这本是互联网+最容易“抄袭”的;可奇怪的是,在李烨那里却没有对手。为什么?因为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人人都有的。他的原话是:“懂互联网的人不懂烧烤,会烧烤的人不懂互联网。”就这么简单。
[1]王玉姗:《烧烤端上“互联网”,大学毕业生烧烤摊变身O2O配送电商》,载《四川日报》,2015年6月4日。
[2]浪漫电波:《爱盈利主办创业盈利沙龙圆满成功》,爱盈利网,2014年10月19日。
[3]徐晶卉:《用互联网思维卖烧烤,年入800万》,载《文汇报》,2014年2月3日。
[4]余妙玉:《小李炭花:为烧烤O2O立招牌》,网商在线,2014年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