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舟永慈禅师是明朝时候的僧人,他为了明白生死大事,发愿十方参学,四处寻访善知识。首先,他到太初和尚那里请益。
太初和尚问他:“父母未生前,哪个是你的本来面目?”
海舟永慈禅师便从东单走到西单,然后合十而立。
“不是,不是。”太初和尚说。
“两眼对两眼。”海舟永慈禅师再次回答。
太初和尚听了这话,终于点点头,表示赞许。
后来,海舟永慈禅师就起单(辞别寺院他去),再往他方参访,最后来到钱塘的古道山,参谒东明慧旵禅师。
“什么人堪得披上无相福田衣?”海舟永慈禅师躬身请问东明慧旵禅师。
东明慧旵禅师立刻从法座下来,走到海舟永慈禅师面前,掴了他一个耳光。
“四大本空,五蕴非有,禅师做什么打我一巴掌?”
东明慧旵禅师二话不说,又是一掌打过去。
“一掌不作一掌用,请和尚慈悲开示!”海舟永慈禅师又说。
东明慧旵禅师伸手又是一个耳光。
海舟永慈禅师仍然神色不变,大赞道:“老和尚果然名不虚传!”
接着便展具,恭恭敬敬地向东明慧旵禅师顶礼三拜。
“我居古道山三十余年来,今日才看到一位真正的僧人!”东明慧旵禅师微笑称许,留海舟永慈禅师于古道山小住数日,然后欲传付袈裟。
没想到,海舟永慈禅师却不肯接受,说:“我乃为法而来,非为衣来。”说罢潇洒而去。
养心法语
禅,没有这头,没有那头;禅,也没有你看我,我看你。禅,除了心以外,哪里有眼耳鼻舌呢?究竟有契入?无契入?唯有海舟永慈禅师自己知道。
在参谒东明慧旵禅师的时候,“什么人堪得披上无相福田衣?”这句问话仍然还在东西分别、眼耳鼻舌里打转,所以东明慧旵禅师要一个耳光、两个耳光、三个耳光,才终于打去了对待,打去了分别,斩去了葛藤。
能吃得住东明慧旵禅师的三个耳光而不动心,不悟也难。虽然东明慧旵禅师欲传付袈裟给海舟永慈禅师,可是禅既然无一法,又何用传衣?所以海舟永慈禅师最后才潇洒而去啊!
污泥可以生长莲花,
沙田可以出产黄金。
外境的好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
我们是否能成为一粒有用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