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沩山灵祐禅师,是福建人,二十三岁时在百丈怀海禅师座下悟道得法。后来到沩山担任住持,与门下弟子仰山慧寂创立五宗之一的“沩仰宗”。《人天眼目》卷四描述沩仰门庭:“沩仰宗者,父慈子孝,上令下从,尔欲捧饭,我便与羹;尔欲渡江,我便撑船……”可以知道其家风是“温和慈柔”。
一日,慧寂禅师跟着老师沩山禅师在山中巡游。沩山灵祐禅师走着走着,走累了,就坐在一块石头上稍事休息,慧寂禅师则在一旁侍立。
这时,有一只大鸟从他们头上飞过,嘴里衔着的一只柿子掉了下来,正好落在他们面前,灵祐禅师顺手捡了起来递给慧寂。
慧寂拿去洗干净后,又递给灵祐禅师。
灵祐禅师就问:“这东西你从哪里弄来的?”
慧寂说:“这东西受师父道德的感召,自己来的。”
灵祐禅师说:“你也不能无份。”
于是就把柿子掰开,分给慧寂一半。
慧寂说:“弟子的一份可以小一点,师父您的一份可以大一点。”
灵祐禅师说:“假如三个人那怎么办啊?”
慧寂说:“那就师父做主了。”
养心法语
一分为二,当然一人一半;一分为三,三一三十一,还是可以分的。这就如世间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分分合合,合合分分。经云:“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慧寂所说“那就师父做主了”,这就是中心领导,分、合不都是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