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观念、心念,对人的一生影响重大。假如我们的观念里,看到每一个人都存有感谢的心,会觉得这个世界很美好。所以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心可以画出美丽的世界,美好的人间。
我们想过一个怎样的人生?心里时时地念着别人的好处,念着别人的善处,念着慈悲,念着友爱,念着感恩,念着真实,就能成就当下的净土。以下分四点说明般若和生活的关系。
(一)般若的处世
我们常说“做人难,人难做”,处世确实不简单,不过,有了般若,处世就不艰难。比方说,有了般若,你和我不是对待的,你我原来是一体的。我身上流血、流脓,我不会嫌弃,我会用心地洗涤、敷药、包扎保护,因为这是我身上的疮。
如果把一切众生,好或不好都视为我的兄弟姐妹一样,就不会有你我对待的痛苦;或者和别人的立场调换,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也很容易起慈悲心。我经常提倡的“你大我小、你对我错、你好我坏、你有我无、你乐我苦”,即是般若的妙用,能够实行则受用无穷,运用如此的般若处世,自然能事事顺遂、做人成功。
(二)般若的思想
心中所想都是美好的,则所见世间人都很美好,都是有缘人,而会生起报答回馈、广结善缘的欢喜心,这就是般若的思想。
有三个愁云满面的信徒,去请教无德禅师,如何才能使自己活得快乐?
无德禅师问:“你们先说说自己活着是为了什么?”
甲信徒说:“因为我不愿意死,所以我活着。”
乙信徒说:“因为我希望我老年的时候,儿孙满堂,会比今天好,所以我活着。”
丙信徒说:“因为我有一家老小靠我抚养,我不能死,所以我活着。”
无德禅师告诉他们:“你们当然都不会快乐,因为你们的活,只是由于恐惧死亡,由于等待年老,由于不得已的责任,却不是由于理想、责任,人若失去了理想和责任,就不可能活得快乐。”
甲乙丙三位信徒齐声道:“那请问禅师,我们要怎样生活才能快乐呢?”
无德禅师道:“你们认为得到什么才会快乐呢?”
甲信徒说:“有了金钱,我就会快乐了。”
乙信徒说:“有了爱情,我就会快乐了。”
丙信徒说:“有了名誉,我就会快乐了。”
无德禅师听后,深深不以为然,就告诫信徒说:“你们这种想法,当然永远不会快乐。当你们有了金钱、爱情、名誉以后,烦恼忧郁就会随着后面占有了你。”
三位信徒无可奈何地说:“那我们怎么办呢?”
无德禅师回答:“首先,你们必须改变观念,金钱要能布施才有快乐,爱情要肯奉献才有快乐,名誉要用来服务大众才会快乐。”
外在的一切,终不是究竟、长久的快乐。改变观念,拥有般若的思想,才是生活快乐之道。
(三)般若的生活
所谓般若的生活,是一个人能大能小、能有能无、能多能少、能早能晚、能忙能闲、能高能低、能退能进、能苦能乐、能富能穷。每一个人都有其本性的性能,有的人性能很好,有的人性能不好。
有用的人生,是无所不能的。人人具有般若的本性,也应该能过般若的生活,有了般若,一杯茶的味道就不一样;有了般若,别人骂我,是在替我消灾;有了般若,钱被人家倒闭了,当作是过去欠他的。般若会让我们在生活中不瞋不怒,安然自在。
(四)般若的教化
有了般若,教化自然不同。
在妙善禅师的金山寺旁,有一条小街,住了一个贫穷的老婆婆,与独生子相依为命。偏偏这儿子忤逆凶横,经常斥骂母亲。妙善禅师知道这件事后,便常去安慰这老婆婆,和他说些因果轮回的道理。逆子非常讨厌禅师常来家里,有一天起了恶念,悄悄拿着粪桶躲在门外,等妙善禅师走出来,便将粪桶向禅师兜头一盖,刹那腥臭污秽的粪尿淋满禅师全身,引来一大群人看热闹。
妙善禅师却不气不怒,一直顶着马桶跑到金山寺前的河边,才缓缓地把马桶取下来,旁观的人看到此狼狈相,更加哄然大笑,妙善禅师毫不在意地说道:“这有什么可笑的?人身本来就是众秽所集的大粪桶,大粪桶上面加个小粪桶,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
有人问他:“禅师你不觉得难过吗?”
妙善禅师道:“我一点也不难过,老婆婆的儿子慈悲我,给我醍醐灌顶,我正觉得自在哩!”
后来那忤逆的儿子为禅师的慈悲所感动,改过自新,就向禅师忏悔谢罪,禅师欢欢喜喜地对他开示:“父母养育之恩山高水深,不能好好孝养,反而打骂犯上,如此不孝,何以为人?”
受了禅师的感化,逆子从此痛改前非,竟以孝声闻名乡里。
禅师把人体看作是大的粪桶,并且不厌恶粪尿之臭之耻,是他的般若智慧,因此而感化逆子痛改前非,更是他般若的教化。
常有人问我:“佛陀现在在哪里呀?”有缘佛出世,无缘佛入灭。佛在哪里?佛是无处不在,无处不遍。心中有佛,佛就在我心中,所以有佛法,就会有般若。因此以般若智慧来看人生,没有生死,没有生灭。在般若、涅槃的世界里,没有你我的对待,没有时空的限制,没有生死的轮回,不在三界内,超脱于无形中,这就是般若的人生,是真正的解脱自在。如果能认识空,证悟般若,那就是我们永恒的人生。
1990年4月14日讲于高雄文殊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