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 十三日 星期五(1 / 1)

徒孙乘通日前在给我的信中提到——

师公上人:

感谢师公慈悲,让我参加此次的三坛大戒,使我能够完成出家人的基本大事——正式纳入僧数。

每一次听完师公的开示,内心都非常感动,师公说:“男众要能耐烦。”徒孙虽然在山上才七年的时间,但已发愿绝对要做到“生为佛光人,死为佛光魂”之宗门弟子,在佛光山永远都能找到我!

师公说:若能知道“了生脱死”了以后到哪里,此人才有资格说要了生脱死。了生脱死不是求得的,是时间到了自然就会了生脱死。我深有同样的感受,就像修行成就,并非用求的就求得到,还须一点一滴从生活中累积。

师公说:懂得感恩的人,就是一个富有的人。在人间的善恶道中,能够走出人道来,才能论“佛道”,这也就是人成即佛成的道理。菩萨之所以能够在人间修行度众,就是本着“智不住有情”(因为对佛道的明了与肯定,所以不随境迷)和“悲不滞涅槃”(以大悲心故不舍离人间,乃至圆满人间一切德行,以摄诸众生)的精神。慧光法师在上课中,也提醒我们:“若每一个人都成为自利的阿罗汉,世间都没有菩萨的话,那更遑论佛的存在了。”这是在强调,佛还得从菩萨道开始做起。只一味要求自利的出家人,他的行为就是“谤佛”,因为这样会使佛教在世上没落。

男众首重慧学,如师公在戒期中开示:“破戒不可怕,破见才可怕。”因为一个人若见解不正确,则于事理都会偏差;有了正知正见,犯错时,就会自我反省,改过迁善。所以师公才会常鼓励我们要多读论典,来训练思考能力,在学院上课中也不时从慧宽等老师的开示中,体会到思想的可贵,因有思想的人,才能真正了解人生的意义与目标,以及具足对是非的辨别能力,亦能拓展自己的见解。

这一次在戒期中,重读师公您的《百语》,更深悟的体会到,不管哪一篇,字里行间都明确的告诉我们,要如何发心、要如何立定志向、要如何将佛法落实人间、对信众要如何悲心接引等,都是一目了然,还有您宝贵的亲身经历。可见,不是宝山没有宝,只是我们不去找。

记得师公在开学时,鼓励我们,读书要“读做一个人,读明一些理,读悟一点缘,读懂一颗心”。不能够读死书,学习中也有一本生命的活书可读。所以除了课堂上的功课外,课余及公务时间也都很认真的学习一些事物上的事情,如何寄快递、如何打包包裹、如何写传真等,现在真是日日法喜充满。

另外,对回向的四句揭,我有一些体会要请师公您认定,即——

“慈悲喜舍遍法界”,就是菩萨要能发心,将慈悲喜舍的行径,遍布十方法界,即菩提心的内涵。

“惜福结缘利人天”,就是菩萨的资粮,有了惜福结缘的资粮,就能够利益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就是透过“禅”(定门,不被境转而专注一趣的训练)、“戒”(戒门,自我德行的规范)及“平等忍”(慧门,这是智慧的引发),能达到以平等观待一切事物,且能像师公您一样具足“忍”的智慧。

“惭愧感恩大愿心”,最后我们要以惭愧、感恩及大愿,做为度众过程中保持源源不断的活力,并且谦虚诚意的奉行菩萨道。

原本还有很多话要向师公您报告,但一坐上案头,又大半记不得了,但愿下次再详细向师公报告我的学习心得。

徒孙 乘通顶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