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丛林学院学生要求,希望我安排空档,为给他们举行“师徒时间”,由于人数太多,将分几个梯次,和他们座谈。问题内容有——
◎学佛就是要过一种新生活、新生命的生活方式,若不放弃旧有的观念,不服从真理、伦理,就很容易走偏了。而修行若不发愿,则缺少精进的原动力,所以不管修行、工作或待人处事,都要发起愿心。
◎有行政头脑者或策划专长者,才值得去进修博士,为什么要再进修读书?不外为佛教而读书,为常住而读书,为佛光事业需要而读书。学做人比做学问还重要。
◎如何孝顺父母?先孝顺自己的色身父母,进而孝顺众生的父母,最好的是移孝作忠,孝顺佛教。
◎“法”是代表常住、制度,出家后就要去我执,遵守制度,以常住第一、大众第一为前提。一个人若太固执,非大乘根器,要如流水才会清,不要执著才会通。
◎没有利益冲突时,可以成为好朋友,一旦挫折、障碍、嫉妒时,就会翻脸不认人。众生的嫉妒可以烧毁一切,是成不了事的,必须用心在事业、道业、学业上争一口气,要将嫉妒转为自我激励,并有君子成人之美的雅量。对世间要放得下,对佛法要提得起。
◎对名利的看法?对自己不要名,但为众生、为佛教、为形象则必须要名。在佛门中功业未成时,钱越少越好,否则会障道。钱,不会用是害的;钱,要让有智慧的人去用。一个人除物质的财物外,还要有精神上的财富,有个人财富外,还要有大众(共有)的财富,有一时的财富,还要有永恒的财富。除了七圣财外,还有感恩、禅定、智慧、慈悲、人缘等欢喜的财富。
◎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的,但吾有法乐不乐世俗之乐,以佛法的快乐来代替世俗情欲。从礼佛、禅坐、梵呗、佛法的法乐中可以对治烦恼。
◎观念就是财富,很多事情靠别人不一定会成功,只能得到部分协助,凡事要成功,是要要求自己,不是要求别人。学佛者要先将自己的“执著”放下,才可能接受别人的“教诲”。
◎念念为众生、为佛教、为大众就是一种菩提心,要将自己过去未入佛门时的“自己”摔开,重新把“自己”活回来,过新生的生路。
◎人的资质有优劣、性格有好坏、能力有强弱、道德有高下,因此在相处时,要彼此包容、配合。
◎佛陀是个最标准的传播者,常言四句偈要广为宣传,梵呗的唱诵、经典的长行重颂、义理的譬喻、不舍众生的应机说法,都是很好的文宣传播,所以弘扬佛法,必须要电影化、文艺化、人间化、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