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月 十七日 星期日(1 / 1)

下午三时二十分,前往基隆极乐寺,为一千五百多名信众,主持一场三皈五戒典礼。

受三皈五戒并非一定要吃素,只是确定自我信仰、规范自己的行为。“皈依”主要是为心灵找一个依靠,如黑暗需要光明、口渴需要喝水,要收成必须播种,其利益有千万种的好处。

受五戒者要守戒法,没有受五戒者,也一样要守法,所以五戒是做人的根本,一般民众因不懂五戒的意义,社会才会有各种乱象。

求受戒法、守戒,要有因果观念,能不杀生而放生,即可得长寿;能不偷盗而喜舍,即可发财;能不邪**而尊重,家庭即可平安和谐;不妄言而实语,即可获得名誉信用;不吸毒而明理,即可获得智慧健康。在监狱中失去自由者,大都是犯了五戒的人。

受了三皈五戒后,要如何修行?

1.每天至少诵一卷《般若心经》。

2.对因果要正知正见,任何事情都有因缘果报的关系,凡事不可错乱因果,在正知正见下,戒法就容易受持。

3.不去计较是是非非,谁好谁不好,皈依学戒后,要安排时间,回极乐寺加油(听经闻法或参加共修)。

4.出钱、做功德要量力而为,在能力范围内,不自苦不自恼。要正信、正心、正修行,这比出钱的功德还要重要。

5.“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好好修正自己不如法的行为。

每次到别分院来,徒众最渴望的还是“师徒时间”,我也很珍惜能利用这个时段,就大家的问题,给予开示——

◎在团体中,要能出类拔萃,必须本身要有承担、耐苦、耐烦、耐劳、不闹情绪、随众作息、不享特权等个性,让大家来推举拥护。

◎不管是接待信众,或与人共事,要学习笑容、学习有音声、学习与人配合,彼此互相友爱、包容,在共识下,才容易达到集体创作。

◎懂得做事的人,一定要做出自己的“重要性”,才表现对这一份工作的特色来,在工作中若没有贡献,不用心,自然就没有人会重视你!这也是一种“本分事”,要尽心去完成一份工作。

◎生活的苦不算苦,一个人的思想、自由,受到控制、受到压抑才是苦!

◎一个人若不忙、不精进,久之,自然而然就会被社会淘汰,现今的世界,谁肯努力,谁就会拥有世界。

◎集体创作是一种因缘法,是众缘所成的,合者必成,分者必散,故一个团体要兴盛,分工合作的共识是不可少的。

◎在生活中,若正见的建议听不到,就容易有抱怨、烦恼、不平,多接受别人的意见,因第三者比较客观,可作为决议事情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