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文明发达的时代里,比科技文明更为重要的是人际沟通。如何才能做到人际间的完美沟通交流?只有实践慈悲,人际关系才能更和谐美好。
慈悲虽然重要,但是如果没有智慧为前导,有时反而会弄巧成拙,产生负效应。慈悲应用不当,会成为滥慈悲,有时应该慈悲却不知慈悲;有时看似不是慈悲的行为却是大慈悲,有时看似慈悲的举止反而不是慈悲。因此只有慈悲,没有智慧,好比飞鸟片翼、车舆单轮,无法飞翔行走,圆满成功。
所谓不应该慈悲而滥行慈悲者,如父母给儿女金钱吃喝嫖赌,看似慈悲,其实是害了孩子。孩子做错事,不加以处罚,纵子行凶,也是不当的慈悲。或者不明事理布施金钱让他人为非作歹,助纣为虐,都是不应该慈悲而慈悲。
所谓应该慈悲而不慈悲者,如看到有人破坏社会的正义公理,不能挺身而出,仗义直言,反而临阵退缩不敢去做。有人热心兴学办教育,培养青年人才,不但不参与赞助、随喜赞叹,反而加以破坏诽谤,凡此,都是应该慈悲而不慈悲。
不是慈悲而慈悲的,如杀一个强盗而救了成千上万的百姓;杀生看起来是不慈悲的,可是为了救更多的人,其实是在行大慈悲。
道教中有茅山三道士,他们本是相邀一起修道的三位师兄弟,成道后,年轻的小师弟坐在中间接受优厚的供养,而两位师兄却坐在旁边,这是什么原因呢?原来这三位师兄弟路过一个村庄时,夜宿在一户人家里,这户人家的妇女刚死了丈夫,遗下七个嗷嗷待哺的子女。第二天要上路时,小师弟对两位师兄说:“你们两位前往参学,我决定留在这里不走了。”
两位师兄对师弟的言行非常不满,认为太没有志气了,出外参学,才见到一个寡妇就动心想留下来,不去修道,太没有节操了,两人气愤地拂袖而去。
这位新寡妇人自觉年轻,独自抚育七个年幼的孩子实在不容易,她看到三师弟一表人才,就自愿以身相许。师弟说:“你的丈夫刚死不久,我们马上结婚实在不好,你应该先为丈夫守孝三年。”三年后,女方提出结婚的要求,三师弟又拒绝说:“我现在就和你结婚实在对不起你的丈夫,让我也为他守孝三年吧!”
三师弟守孝三年之后,女方再度提出结婚的希望,三师弟说:“为了彼此将来的幸福美满、心安理得,让我们共同为你的丈夫守三年孝再结婚吧!”如此经过了九年,这户人家的儿女都已长大,三师弟自觉帮忙这一家人的心意已经完成,就离开这个家庭,独自步上求道的路。这位小师弟看起来好像是贪恋繁华,为五欲所动,实际上由于他的慈悲,使他最早得道,也因此被供奉在中间,接受万民的礼拜。
印度波斯匿王的王后末利夫人,平时穿着朴素,不装扮也不喝酒。有一天她刻意打扮了自己,并对波斯匿王说:“国王,请你命人准备一桌酒席,让我们来谈谈心,享受快乐。”波斯匿王很欢喜,但是心中奇怪平日守戒严谨,滴酒不沾的王后,为什么忽然想饮酒作乐呢?末利夫人和国王喝酒时,波斯匿王忍不住问道:“你今天怎么想到要喝酒呢?”
王后说:“这样好吃的酒菜、饭食,恐怕以后再也吃不到了,因此要和国王好好地享受。”
“为什么呢?”
“听说这位很会煮菜的御厨,触犯了国王,你要砍他的头。”
国王突然想起昨天打猎回来,御厨因为一时怠慢,于是下令斩杀他的事。经王后的提醒,国王赶快下令赐御厨无罪。末利夫人以她的慈悲心挽救了御厨的生命,看起来好像破戒,但是这种不顾己身利益,只为他人安危着想的胸怀,正是不是慈悲而慈悲的菩萨行。
说谎打诳语本来是犯戒的恶行,但是出于爱护对方的方便诳语,有时反而是一种慈悲。如医生安慰绝症的病人,说他病况很安稳,老百姓向恶徒谎报假消息,都是一种不是慈悲而慈悲的行为。
有一位修道人在山里修行,猎人追赶着野鸡,野鸡为了逃命,躲到修道人的袈裟下面。猎人问修道人说:“你有没有看到我追赶的野鸡?”修道人若无其事的回答:“没有。”这种诳语看起来是说谎,可是为了挽救一条生命,他表现出的其实是诸佛菩萨的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是慈悲的,有时候是慈悲;是慈悲的,有时候反而不是慈悲。譬如放生本来是慈悲,但是放生不当反而成为杀生的愚行。曾经有人从国外买食人鱼回来放生,乍看之下他好像在行慈悲,可是食人鱼放在水中不仅会吃鱼虾,更可能吃人害生,这能算是慈悲吗?有些人为了表示慈悲,到处放生,但是放出去的动物水族,由于生存环境的改变,一时不能适应,因此而丧命的更是不胜枚举。有些社会人士买了乌龟放生,可是乌龟却把放生池里的鱼咬死了,看起来是行慈悲,实际上是不慈悲。商人为了因应顾客放生,于是到处捕捉鱼、鸟、乌龟来卖,这是慈悲吗?没有智慧的放生,害死的生命更多。
今日的社会充满暴戾残忍的现象,如何才能改良社会这种凶暴之气呢?心需要慈悲。佛教有一句诗说:“欲知世上刀兵劫,但听屠门夜半声。”社会这种残杀的现象,是我们的凶残劣行,如乌云般把慈悲的本性掩盖了,杀害生灵习以为常,杀戮人类生命,引起悲惨的大战争,也就不以为意了。
每年春天来临,那些路过恒春的候鸟,总会遭到残忍地捕杀,我们从来没有想到对嘉宾应该友善有礼,反而理直气壮地杀害它们。白居易的诗说:“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望母归。”为了我们一时的口腹之欲,而拆散别人的骨肉,何其残酷!
如何行慈悲,要注意两点:
第一,要建立自他互易的观念:换个立场为别人着想,就能兴起慈悲的念头。过去有个外国人喜欢打猎,捕杀无数的动物。有一次打猎迷了路,被野人抓住,野人把他吊起来,升起熊熊烈火,打算烤吃他,这时他才想起自己过去打猎杀害弱小动物时,它们所受的苦楚。黄山谷有一首诗说得很好:“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为别形躯。苦恼从他受,甘肥任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应如何?”一切众生和我本来为一体,大地众生皆有佛性,只因为身躯的不同,就将它残杀吃食,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众生的痛苦上,不用阎罗王来断罪,我们自己想想也知道不应该;如此而仍不知慈悲,真是禽兽不如了。
第二,要建立怨亲平等的观念:众生和我本为一体,骨肉血缘的至亲固然要爱护,即使是仇人债主也要平等纳受,甚至要视冤家寇雠如同亲眷家族,能够如此泯除仇恨之心,慈悲之念自然产生。古人说:“为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古人为了怜悯老鼠饥饿无食,特地留下剩饭;为了慈恤飞蛾扑火,不敢轻易点灯。在慈悲之前,原本令人厌恶的老鼠也得到了难得的关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