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员林百果山女狮子会曹冯凤娇(本山功德主曹永杉夫人)之请,为他们即将出版的二周年授证特刊题字——
百千万年 果实丰硕
授证二年 花叶婆娑
十时三十分,在法堂接见国际自由宗教联盟秘书长罗伯崔尔教授(德籍秘书长)及日本筑波大学教授美籍的李维斯先生。
李维斯教授曾参加“一九九〇年佛光山国际佛教学术会议”并发表论文,透过他的引见,国际自由宗教联盟秘书长罗伯崔尔教授特来山向我介绍其组织,其联盟基本上由基督教新教徒组成,成立于一九〇〇年,近一世纪来,逐渐以推展“宗教自由”为主,吸收了近六十个会员,包括日本的新兴教派——立正佼成会、韩国的圆教派及印度的摩诃菩提学会……
据在旁翻译的满光表示,这两位教授已参观过本山各项活动、简介,来山两天中每天都很认真的在大雄宝殿做早课。为让他们能更进一步了解佛光山,特请满光与学院联络,安排英文佛学班学生与其座谈。
下午二时,搭乘“华航”班机往香港,慧法、慧聪二人为照顾我轮椅上下飞机,特从北海道场赶来与我同行。
这次香港之行,是应去年在红磡体育馆讲座后所订下来的行程,虽曾顾及腿伤不方便,但实不忍失信于香港广大的信众,只好如期前来。
“香港”这个地名与莞香很有关系。莞香即东莞县所产之沉香,古时香港和九龙均属东莞管辖,据考证:香港和九龙从宋朝末年开始就有人种香,种植地点在今大屿山东南部和九龙粉岭,所产香料质地优良,为莞香之上乘。其中有一种叫“女儿香”的产品,更被誉为“海南珍奇”。莞香自古销路很广,明朝中叶,香港、九龙一带居民,多以种香为业,莞香每年出口的贸易额均在数万两银锭以上。大宗产品用一种叫“大眼鸡”的海船运往各地,所以海湾的东北部便称为“香港”了。
清军入关,实行严格海禁,强迫沿海居民往内地迁徙五十里,名为“迁界”,香港和九龙均属迁徙之地,因此种香业全部遭到破坏,但香港地名则一直保留下来。
在佛香讲堂,依如和佛光协会香港分会会长林耀明先生,分别向我报告筹备这次在红磡体育馆讲座的情形,及这几天我的行程。香港不愧是个国际港,才入境不久,就已感受到它的朝气,看讲堂那些义工忙上忙下的,身上都散发着光和热,让佛教充满活力。
香港的佛教,早在东晋时代河北的杯渡禅师就在此弘法。杯渡禅师为一神僧,常浮杯渡河,故以杯渡为号。今香港青山寺,曾为其驻锡之地,僧宝赞中有其名,遗有“一钵歌”行世。
晚,安单于佛香精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