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触(1 / 1)

学历与学力 星云大师 525 字 1个月前

自古以来,人与人相交,是好是坏,都要经过“接触”以后才能分晓。有的人几经接触而友谊永固,有的人因为接触而分道扬镳。尤其现代的社会,交通便利,人我往来频繁,人际关系更要讲究沟通,讲究接触。各种的会议,几乎无日无之;各种的活动,随时随处举办,都是为了接触,为了彼此相互了解。

关于“接触”,管道很多,列举如下:

一、眼神的接触:“眼能传神”,你看我一眼,我看你一眼,两个人眼神交会的刹那,有的人当了朋友,有的人成为伴侣。所谓“一见钟情”,因为眼睛是灵魂之窗,眼睛也能讲话,一个人内心的爱、恨,透过眼睛也可以传达给对方了解。

二、语言的接触:有的人互看一眼不够,继而以语言问好、示意、交谈,或是表达意见与关怀。透过语言,人和人可以相互了解、认识。有的人因为一席话,情定终身;有的人因为一番话,留下好印象。私事、公事,由于语言接触顺利,彼此的沟通、往来,也会顺利。

三、点头的接触:现在的东方人士,慢慢也学习西方人的礼貌,在路上相见,不管相识与否,都会说声“早安”、“您好”,甚至怕语言听不懂,还会佐以“点头”示意,或以“举手”表示亲切。当然,也有人把交情不深的人,称为“点头之交”。即使“点头”之交也表示尊重,也能相互认识,总比“视同陌路”好得多。

四、握手的接触:在飞机场、火车站、会议厅,或是某人家的客厅,一群人相见了,因为彼此认识,即刻向前热烈握手、拥抱,语笑寒暄,相谈甚欢。对于握手,过去只有男士和男士握手,现在已打破藩篱,男女不忌讳,彼此都以握手为礼。

五、拥抱的接触:“拥抱”是一种西方礼仪,不管私人地方还是公共场所,彼此相见,互相拥抱,表示礼貌,表示友谊。尤其现在的外交场合,相互拥抱更是司空见惯,甚至是不可少的礼节。有时不但拥抱,还要贴脸。总之,人虽有东西方之分,礼貌、尊重却是不分东方、西方,彼此都重视。

六、礼拜的接触:过去中国的社会,晚辈一定要向长辈礼拜,所谓拜年、拜寿。但现在社会上的礼拜减少了,不过宗教的礼拜仍然保持。信徒见了高僧大德、师父尊长,仍然以“礼拜”为敬。其实,佛教的礼貌,除了礼拜以外,问讯、瞻仰、围绕、合掌,都和礼拜一样,都是表达尊敬之意。

七、印心的接触:经过了上述的接触,在佛教里,最高的礼敬就是“印心”了。像大迦叶在灵山会上,与佛陀“拈花微笑”的印心,像六祖惠能在黄梅,与五祖“无住生心”的印心。这一类的接触,在禅门公案里,多不胜数。禅师透过印心,留下一则则精彩无比的禅宗公案,也为后人开启一次又一次的悟道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