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国家都有每个国家的神话,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神话。神话不是神所说的话,而是人说的话;只是把“人”“神格”化了,就是神话。既是神话,不一定要追究它的真相,因为神话是人创造的,是人需要的。例如,人要生儿育女,所以要有“注生娘娘”;人要男婚女配,就需要“月下老人”;人要功名上进,就要有“文昌帝君”的公平让考生安心;人间需要公理正义,因此有“雷公电母”惩罚恶人来抚慰人心。
其实,不但社会上流传着许多神话,就是宗教里,东西方宗教都有许多神话。尽管佛教非常排斥神话,因为佛教主张“人成即佛成”,佛教徒也非常赞美孔老夫子的“不语怪力乱神”,但是,人间有一些神话其实也很美,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生前相爱,虽然没有结果,死后化为一对蝴蝶,翩然飞上天去;许仙和白娘娘虽然人蛇不同类,但两人相恋的凄美故事,不是很感人吗?嫦娥奔月、昊刚伐桂,在阿姆斯特朗未登陆月球前,不是也让人无限向往吗?
中国的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嫘祖纺纱织布、神农氏垦荒耕种,我们的原祖们不都是很造福人类吗?在民间流传很广的“七仙女”、“姜子牙降妖”,乃至民间庙会活动中经常演出的“西游记”,孙悟空与猪八戒保护唐僧取经,不是很感动人吗?因此,神话并不全然只是神话,神话的意义,略述如下:
一、神话是文化的起源:在中国的《山海经》、《搜神记》、《太平广记》等古书里,记载着神奇灵异的故事之多、之广、之奇,可见当初先民们的思想也非常发达。有的神话因何而说,我们并不清楚,但是有的神话也符合社会的演变,所以我们不能把先民们所说的神话,完全视为荒诞不经的神怪故事,它们也有它们的内涵,甚至是历史文化的一部分。就是在西方,现在的欧洲,在耶稣之前的宗教,可以说就是一篇篇的神话,都是神明彼此互相征伐的记录,所以本来是人的话,从他们而成为神话,也不是毫无由来的。
二、神话是人类的寄托:人类的精神需要寄托,因此假借很多的神话。例如,最早的自然宗教,因人类对大自然不了解,见到任何现象都认为有神明的存在,因此天神、地神、山神、河神、电神、雷神,甚至花草树木都能成神。在神话里,描写后花园中,一个牡丹仙子袅袅婷婷地从牡丹花中冉冉走出,那是多么令人神往的美丽情景。
三、神话是理想的反射:现实永远不能让人满足,唯有想入非非的另一种奇幻世界,反而能弥补对理想的憧憬。例如,古代并无派出所,他就可以想出“土地公”;过去的县太爷都是昏庸无知之辈,他就想出“城隍爷”,公平正直地解决人民的问题。《搜神记》里“定伯卖鬼”,人把鬼卖了,说明现实的人生,人比鬼更可怕;《聊斋志异》里,聂小倩与宁采臣的阴阳之恋,是多么可歌可泣的人鬼故事。
四、神话是现实的假借:有人研究,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面的狐仙就是暗指当朝的鞑虏扰乱纲常。也有人说,《西游记》里的孙悟空,实际上是代表我人的“心”。我们的心像孙悟空一样,翻天覆地,妄想纷飞,所谓“大闹天宫”,实际上是使人间不得安宁。
所谓“神话”,是很美丽的故事,是很传神的记事,甚至把神话看成是文化的一部分,也不为过。所以,凡是神话,信则有之,不信则无,不一定非要否定、排斥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