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1 / 1)

学历与学力 星云大师 591 字 1个月前

有人说,美国是个研制药品的国家,日本是个销售药品的国家,中国是个重视秘方和药补的国家。

吃药,不管保健也好,治疗也好,本来都无可厚非。但台湾地区的居民,三餐舍不得买菜,把钱省下来买药。尤其台湾的寺院道场,一些修行人士,平时省吃俭用,可是房间里却到处可见各种药瓶、药罐。为什么不重视三餐的营养,不多注意运动,以此来增进健康,却要借助吃药来获得健康呢?真是叫人百思不得其解!

对于“吃药”,提供意见如下:

一、以养生代替吃药:所谓养生,平时生活起居要正常,早睡早起,对于气候寒暑要注意,不要贪凉而受寒,也不要大意而中暑。对于饮食,除了不可暴饮暴食,也不要吃太多冰冷的餐饮,或是热量太高,如火锅之类的食物。中国人的菜肴,一向喜欢烧烤煎炸、焖煮炖熬;反观西方人,生菜色拉、麦片牛奶,不但清淡可口,而且符合养生之道。所以,懂得注重养生,比吃药更健康。

二、以运动代替吃药:吃一些维生素或适量的补品,以增加健康,固然有其必要,但是透过运动代替吃药,更为重要。现代的国家或地区,没有不提倡运动的;强国强种,非从运动下手不可。运动的项目,包括各种球类、田径、休闲运动,尤其慢跑、健走,最是有益健康。

三、以禅修代替吃药:现在的社会,连中小学生都懂得要禅坐。禅修看起来是“静坐”,但实际上是“养心”的运动,也是“养身”的活动。达摩祖师在河南嵩山少林寺禅修静坐,后来少林寺传出一套禅修的武功,一者用以防身,再者也是最好的健身运动。禅门讲“禅悦为食”,禅都可以当饮食,禅为什么不能当药食呢?

四、以正念代替吃药:有些人的疾病,真正研究起来,身体上并没有什么病,完全是心理所引起的。例如:多疑会生病,多嫉也会生病,甚至迷信更会生病。假如你平常的信仰符合正见,你过着“八正道”的生活,你有“四无量心”的悲愿,你有“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的四正念,这些不但是安心立命之道,也是身心健全的良药。

五、以放下代替吃药:吾人的身体,致病的原因很多,例如,气候变化、卫生不佳、病菌传染等,尤其是“心有挂碍”,更增不少病痛。《般若心经》说,心有挂碍,就会有颠倒妄想,种种的邪知邪见,也会趁机而入,如此纵使没病也会致病。反之,如果吾人心无挂碍,放下自在,对于世间诸事,当提起时则提起,当放下时能放下,则何愁身心不健?如同吃饭,不端起饭碗,如何吃饭?吃饱饭后,不放下饭碗,不是很麻烦吗?人生世间,心理的负担着实很重,金钱、感情、家人、朋友、事业等,都像千斤重担,压在我们的心上,我们的身心承受的压力过多,也难免没有病痛。

综上所说,人吃五谷,难免会生病,甚至人事烦扰、生活负担,都会让人身心受创。不过,如果我们平时注重保健,生活饮食正常,每日保持运动,经常禅修静坐,有正当的信仰,有正确的观念,就能做到“百病不侵”,那么,还要吃药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