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老报人陆铿先生和新闻界前辈欧阳醇先生的发起下,新闻界一些负责人和总主笔等五十多名先生小姐们,今天齐集台北道场“素斋谈禅”,我首先欢迎大家——
非常欢迎大家的光临,平常记者要找我很容易,但我很怕记者。我想见记者后面的老板——在座的各位,却很不容易,大家今天有缘在此,希望都能畅所欲言。
素菜本身没有味道,若是加味素调味料之类来增加味道,非煮素食的方法,真正的素菜味道,是要用心在长时间的熬焙下,把味道煮出来。希望大家对今天的素食给予批评指教。
谈“素食”,我不站在宗教立场来劝说,但素食的好处,则是大家有目共睹,尤其是对“耐力”的培养,像牛、马、骆驼的长途跋涉,鸽子一飞千里的耐力,更是为大家所肯定。
《新闻镜》杂志负责人欧阳醇先生、《联合报》顾问张佛千先生在席间先后发言,另外有——
俞国基(《自由时报》执行副社长):“佛法是从事心灵健康的工作,很多人平常都会很注重身体的健康,但少有人重视心理的健康,多亲近佛法对现代人也是一种心灵环保。又,佛光大学南华管理学院,设有‘传播学系’,这对新闻界是一项贡献,希望在新闻界的朋友们,大家共同来护持此‘传播学系’,让它成为台湾最完美的系所,这也是我个人的心愿。”
司马文武(《台湾日报》发行人兼总编辑):“我曾批评过大师是‘政治和尚’,如果说修行要忏悔的话,新闻界每天都要忏悔,新闻界做得很差的地方还很多,还有待加强努力。我很好奇大师的传奇,这在佛教史上从不曾有过,但到过佛光山十几次,每次佛缘都不够,想见大师,都只是在旁观望,没有机会亲近,希望将来有机会亲近大师,免得讲出一些外行人的话。”
过去,我对“政治和尚”这个名词颇为介意,但现在已很释怀,因为曾有不少人跟我谈过,有人想当政治和尚都当不上,被称“政治和尚”是表示有办法才会有此头衔。我从宜兰开始至今已有四十多年,这一生只要我接触过的老少都很爱护我。没有见过我的,不喜欢我,我也不会介意。人与人相处,如果能不忘给人欢喜、信心、希望、服务,人间就会很圆满。
王力行(《远见》发行人兼总编辑):“我早在一九八八年就访问过大师,接着天下出版社又出版大师的《传灯》,所以和大师结了很多的好缘。大师的话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人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对我的视野,无形中拓展了不少。
大师一生弘扬佛法,从事文化、教育,成立国际佛光会,为社会树立了很好的形象。每次跟大师接触,从大师的法语中,都受益不少。希望透过大师的开示,让我们大家一起从心的管理与开发做起,健全每一个人的心理。”
我是主张提倡欢喜和快乐的人,但最近似乎有点不快乐,因世界进步太快,感觉自己跟不上。以前三四张报纸,再忙都可抽空看完;电视的选择只有一、二、三台,随便转也可以找到想看的。但现在报纸每天十几张,看都看不完;电视有五十多台,不知要看哪一台?“多”给人不快乐,思想太复杂也让人不快乐,人要快乐,不外要“单纯”。
平路(“《中时晚报》”专栏作家):“因为我大部分时间都在海外,第一次和大师结缘是在‘华视’录制‘莲心’节目,大师对人的‘包容心’和对女性的‘平等心’叫人感动。”
胡有瑞(“《中央航空》”国际版总编辑):“我自认是个很有佛缘的人,但是却没有因缘亲近大师,因看到《星云日记》深受感动,而转载到海外去,得到很多的回响,大师替我们这些没有进佛门的人,将佛教神秘面纱给去除了,让佛教能够走进每一个人的心中。
佛教启发人心的工作,需要新闻界大家共同来发扬,大师的快乐法门很能唤起大众的共识,人一不快乐,心门不开就会有仇恨。愿以后有因缘多向大师请示佛法。”
吴铃娇(《时报周刊》副总编辑):“我和大师结缘甚早,在普门寺见过大师多次,也参加过佛光山二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大师把佛教的丛林制度移到台湾来,台湾的佛教有今日面貌,都是大师带动起来的,对佛光山、对大师深感敬佩。”
黄天才(文化大学教授):“因我长期住在日本,所以对大师不是很了解,十多年前陪张大千先生到过佛光山,拍了几张照片,这几张照片保存到现在真是太有价值了。刚刚大师跟我提到看过我的文章,又赞叹一番,实在惭愧,希望以后有因缘能多亲近佛光山,亲近大师。”
卜大中(“《中国时报》”副总编辑):“公元一九八九年我随大师赴大陆弘法探亲,希望从途中的观察,来印证传言中的大师是好还是不好。我的结论是,佛光山弟子对大师的尊敬是很自然的,大师不会嫌贫爱富,不会看上不看下,其包容和忍耐更是出自其悲心,热闹中看出冷清,忙碌中看出清闲的举重若轻,是其处事度众的写照。”
项国宁(《联合报》总编辑):“佛教在整个社会所扮演的角色,很有分量,尤其是在社会教化工作方面。现在学佛的信仰年龄层不断地下降,可见人间佛教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对佛光山的教化工作,应受肯定。”
林圣芬(“《中时晚报》”发行人):“第一次有因缘面对大师。自己本身也是宜兰人,但却来不及追随。每一个地方的人,都很注重其生长环境的环保,尤其是心灵上的,希望日后有因缘可以多亲近大师,并且佛光山能更积极推广信徒圈,让更多的人受益。”
我很感谢在座这五十多位新闻界的重要人士,希望往后还有机会再相聚。人不管做什么事,都是为了理念,像佛光大学龚鹏程校长,建立了不发加班费的制度,主要就是“为理念在办学,而不是为加班费在工作”。
今天整个人类问题,都要靠我们自己来检讨,把自己的心找出来,社会才能得救。在座各位都是从事大众传播的,我们要发扬人生的理念,让它更升华、更扩大。
下午三时,主持“国际佛光会中华总会”督导长及分会会长联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