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时,于如来殿大会堂,为二千多名前来朝山礼佛的信众开示。
“朝山拜佛”,山在哪里?佛在哪里?“山”在佛光山;“佛”在大雄宝殿,但此佛不只是形相上的佛。朝山拜佛一定要用心与佛的功用契合。佛的功用很多,如——
1.佛的庄严威仪:在家庭中教育子女,丰常举止要威仪、身口意念要庄严不邪思,并进而将佛的威仪、庄严散发到社会大众身上。
2.佛安详不讲话:“不讲话”有时也很重要,佛如果在大殿上向信徒讲“不可这样”、“不可那样”,信徒以后都不会来拜佛了。佛之所以伟大、了不起,就在于不讲话;为人父母者,有时会让儿女不喜欢,就是因为话讲太多。
佛陀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也是在讲话,但都是讲有用的话。故学佛要学“不讲话”,话不要太多,除非能讲出有益他人的话。
人与人相处、夫妻相处、与子女相处、与朋友相处,不一定要靠讲话,人之相处,贵在相知,只要能心心相印,不一定要用语言来表达,用心来表达更加珍贵。
朝山礼佛,要将心中的佛拜出来,心中有佛,用慈悲的眼神看人,即是“佛眼”;讲信心的话、欢喜的话、慈悲的话、佛的法语,那嘴就成了“佛口”,语言就成了“佛语”;用慈悲的心、平等的心,表现在双手上,去做善事、行礼,就成了“佛手”。念佛、拜佛时,要用六根来表现佛,让自己眼、耳、鼻、舌、身、意通身是佛!
佛在哪里?在慈悲里,所以有慈悲的地方就有佛,佛是全世界无所不在;“大地”是佛身,要轻声慢语,不要把佛踏痛了;讲话不要太大声,以免把沉静的佛给吵醒了;林木花草如同佛的毛发,任意砍伐摘折,会把佛身弄痛。
体现佛在我心里、脑海中,与佛合而为一,交流在一起,能如此朝山功德必定无量。
祝福大家拜出健康、信心、慈悲和功德来。
看到桌上母亲的照片,想起出家时,母亲才三十七岁,印象中她老人家很瘦,尤其在夏天,老是有病躺在**。我到台湾的前二十年,尚未与母亲取得联络时,总以为她往生了,没想到她竟然可以活到九十五岁。
我觉得人生最高寿是八十岁,若太老了,不想吃、不想看、不想听,人生的意义趣味皆无。故八十岁是人生理想之终年,若非恶疾,在油尽灯干,人死亡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