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有忍辱之力(1 / 1)

忍辱,忍受侮辱,含有宽容、耐性、坚毅的意思,是大乘佛法六度中的一种,即忍辱波罗蜜。忍辱波罗蜜,除了有忍辱、忍让、耐力、坚毅、宽恕等意义,还有一种特殊的含意,就是“充分的认识”或“认可”。菩萨行者,从最初的生忍到证无生法忍,必须充分认识法性,才能践行真正的忍辱波罗蜜。

经典里说:一个人持戒的功德、布施的功德,都不及忍辱的功德。释迦牟尼佛“三祇修福慧,百劫修相好”,相好的福报,都是由“忍”而来的。过去长老大德们的成就也都因为能“忍”。慈航菩萨告诉我:他能那么有福相,是因为能忍受他人的污辱。发了菩提心的人,要成就菩提,利乐众生,就必须制服难忍的瞋烦恼,升华自己的佛性。三业中,口业最难忍。有人口上隐忍不讲,心中仍计较、怀恨,会说:“我心中在滴血!”忍,不止忍于口,更要忍于心,这才是真正的“忍”。佛陀曾说:“一个修道人,不能忍受侮辱、毁谤、辱骂如饮甘露,不名修道人。”

“忍”这个字,上面是刃,下面是心,像一把刀刃插在心中,是很痛苦而不易做到。有的人能够忍苦耐劳,但不能忍受侮辱诬蔑;有的人能够忍气耐劳,但不能忍苦耐烦;有的人对环境能逆来顺受,受伤害也不肯报复,但心中怨恨的种子却在潜意识里酝酿,移形变性。佛经说:

佛前多劫兴供养,所积广大之福德,

一念瞋心才兴起,尽焚彼福成灰烬。

这首箴言,有很大的警惕作用。如何才能有忍辱之力?

(一)思维是忍辱之力

忍辱,不容易,需要正心、正思维,来加强我们忍辱之堪忍性。

受到伤害时,要想到:

1.那些伤害我的人,他是不由自主的,是被环境、烦恼所指使,才会如此。要对他起悲悯心,不起怨恨或报复之心。

2.我现在受伤害,可能是过去世自己作恶的果报;我若报复,则冤冤相报永无休止,唯有彻底宽恕,以德报怨,才能解脱恶缘。

3.我能忍辱,则能动心忍性,增益所不能,加强修道的能力,成就菩萨的庄严。

4.思维一切法,皆须臾变灭,苦、乐、怨、爱也是昙花暂现,如梦、幻、泡、影,无有实体。对于空虚假相,何必起瞋忿之念呢?

5.我为一切众生发菩提心,誓作利益救护,摄受一切有情。只应利于众生,何能怨害众生?

有一次,罗睺罗跟随舍利弗去托钵,路上遇到恶少年,把沙石倒进舍利弗的钵中,又用棍棒殴打罗睺罗,一面挥棒一面挑衅:“你们沙门口口声声讲忍辱,行慈悲,我打破你的头,你忍辱慈悲给我看!叫呀!叫呀!”罗睺罗被打得血流满面,衣襟都染红了。他没有回手,只是默默走到水边,掬起清水洗去斑斑血迹,这样忍辱包容的力量,折服了恶少的骄蛮,从此敬重出家人。

(二)耐苦是忍辱之力

在一般环境中,忍饥忍饿、忍冷忍热、忍苦忍乐,都比较容易。经典中,所描述修行人的耐苦,十分感人,这些苦行就不是普通人能忍受的。如:

1.威仪处苦:出家人须保持一定的威仪,行、住、坐、卧、斋食都有一定的规矩。例如坐时不能跷腿、颤腿,走路不能左顾右盼、大声哗笑,连平时胁着床座也不可以,这是一种苦行。

2.摄法处苦:修行佛法,有时勇猛精进不能得,有时寻师不遇,有时遇而不传,有时资粮匮乏,有时说法而人不信受,这些求法、修法、说法的痛苦,也鲜为人知。

3.利他处苦:利于众生时,有时会受到误解、妒忌、诽谤,以及种种烦扰身心的纠纷,这都是逆增上缘,要以慈悲、容忍去利他,坚毅地克服逆障。

4.修持处苦:因修持善法、弘法时,身心发生的疲劳现象,菩萨皆应忍受克服。一个出家人,纵然生病、痛苦,只要站在信徒面前,就必须精神奕奕;信徒要求开示,就得给他欢喜,连吃饭、如厕都要延后,一切先人后己,凡事需要忍耐。

修行人要有忍辱之力,就要耐苦,要忍耐世俗变幻无常的苦恼,追求生命真实永恒的净土。《景德传灯录》云:“直须密契心心地,休苦劳生睡梦中。”世间诸苦算什么?不都是泡沫云烟吗?忍它一时又何难!

(三)坚毅是忍辱之力

梅花在寒冬里坚毅茁放,才有盈天地的扑鼻香;石灰经过千锤百炼、烈火焚烧,才留得清白在人间;释迦牟尼佛如果没有坚毅的耐力,如何能降魔而证道?玄奘大师“宁向西天一步死,不回东土一步生”的愿力,使他屡仆屡起渡过八百里流沙,成就了一代佛法。鉴真大师以70岁高龄之身弘传戒法,远渡日本7次受阻,双眼尽瞎,仍然不惜性命赴日本传戒,绍隆佛法。这些都是靠坚毅忍耐之力,方能成就。

坚忍,就是力量。《维摩经》说:“一切烦恼,为如来种。譬如不下巨海,不能得无价珠宝,如是不入烦恼大海,则不能得一切智宝。”在人生的烦恼大海里,佛法是救生筏,坚毅忍辱是泅越苦海,登上如来舟筏的力量。

有名的浮山法远禅师,一生得力之处,就是坚忍求法。他和天衣义怀等八人,在寒冬凛冽的气候下,千里跋涉,向归省禅师求法,走了几天几夜,磨穿了鞋,冻伤了脚,想不到一见面就被呵骂驱逐。八个人累得瘫痪地上,不肯走,归省禅师提了桶水来,兜头一泼,把八人的衣褥都泼湿了。寒风如刀,湿衣贴在身上结了冰,八人冻得牙关发抖,痛苦难当,六个人愤恨离去,唯有法远与义怀整衣敷具,长跪祈请不退。归省禅师将手中禅杖一顿,厉声喝斥:“还不走,难道要我棍棒打走?”

法远禅师浑身寒颤,咬紧了牙恳求:“千……千里……参学……不是一勺水能泼走的。您……就是用棍棒打……我们也不离去。”

归省禅师点点头,伸手把他们扶起来:“好!真正有心参禅,可以留下来了!”

在横逆挫折中,不动如山,就是一种力量。

(四)宽恕是忍辱之力

经典上说:“怀怒难入菩提道,故应修恕及慈悲;大觉不由别处寻,惟依忍耐能获致。”心怀愤怒的人,怨毒钻入身心,像中了毒箭一样,会感到种种精神焦虑和烦恼,难以进入菩提道。只有勤修慈悲及宽恕,才能在忍辱中获得正觉,获得智慧。佛陀是“容忍的大海”,能忍受一切伤害他、侮辱他的人,宽恕一切诽谤他、诬蔑他的人。佛陀在大众前,在过去现在未来的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永远容忍、宽恕伤害他的人,毫无报复、怨恨的意念。

提婆菩萨学识渊博,才辩敏捷,降服了很多外道,让他们剃除鬓发,皈投佛门成为释子。有一个外道弟子,看见自己的师父被提婆降服,改信佛教,就发恶誓要杀害提婆。有一天,趁提婆独自一人在菩提树下禅坐经行,悄悄持刀向尊者靠近,恶狠狠地一刀刺向尊者胸腹,狂笑着说:“哈哈!你以利口破我师父,我就以锐刀破你胸腹;你以佛法的空刀挫败我,我就用锋利的锐刀杀害你,看看谁的威力大!”

提婆五脏坠地,气绝如丝,掩着满胸鲜血,提起最后的真气,气喘吁吁地慈悲嘱咐:“快!快逃!禅座上有三衣一钵,你快拿去,逃往深山,不要回来。我的弟子中,尚未证得无生法忍的,会怀恨你杀害我,把你治罪,你赶快逃命吧!”

外道弟子听了,惭愧得无地自容,匆匆抓起衣钵,向提婆顶礼三拜逃去。弟子们闻风赶来,看见师父被刺杀的惨状,忍不住惊恐号泣,捶胸顿足,要捉拿凶手治罪。提婆菩萨喝止他们:“诸法实相,本无怨亲,本无贼害。他加害的是因果业报,不能损我一丝一毫。你们不要妄起愚痴,以狂追狂,以瞋止瞋,冤冤相报,何时了尽?”

提婆菩萨以身殉道,以宽恕的心胸慈悯一切众生,这是我们要学习的忍辱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