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会有所求,求功名、求富贵、求事业顺利、求眷属平安,总是追求这样、追求那样,希望这个、希望那个。俗语说“人到无求品自高”,尤其是出家人,更要过无求的生活。什么是无求的生活?“内证”即是无求的生活,内心有所证悟,有所体验,自然不必向外追求。过去黄檗禅师对于万法现象的态度,是“不着佛求,不着法求,不着僧求,当作如是求。”他以无求为求,而行一切道。有些出家人,虽然出了家,最后却流失到红尘里,为什么?因为他没有内证的体验,心中没有佛法,经不起外境外缘的冲击,抗拒不了世俗物欲的**。假如自己内心有修证,自生法乐,法界一切,都在心中;我不求外人给我钱财、给我利益,我的内心就能拥有宇宙的一切。
孔子的学生颜回,“居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什么?因为他心里有“道”;佛陀的大弟子迦叶尊者,在冢间、水边、林下禅坐修行,他安然自如。为什么?因为他心中有“道”。所以,既然有福气、缘分来到佛门,也剃除了须发,换上了僧衣,内心要有证悟、要有道。人情的冷暖,世间的是非,有什么要紧,各种的得失、荣辱,都不足挂齿,能如此证悟,就是无求之有,就能安住身心。什么是“无求之有”?
(一)享有是无求之有
我们不一定要拥有,但要懂得享有。出家人不一定非要拥有自己的寺院殿堂,别人有寺院,一样很好,可以挂单、可以沾光;别人有学问,我可以跟他参学,可以享有他的才学;山河大地、花草树木,虽然不是我的,但我可以遨游其间,参禅行道;佛教事业虽然不是我办的,但我是佛门弟子,也为佛教的兴隆同感高兴;我虽不会说法,但是别人讲经,我可以参与讲席,其乐融融。世间的一切,只要你享有它,就拥有了万事万物,这就是出家人的享有,享有就是无求之有。
(二)宽容是无求之有
心中能包容多少,就能拥有多少,心中有多大,所拥有的世界就有多广。再多的金银财宝,若不是自己的,不会觉得它宝贵;再多的建设、再好的设备,由于不是自己的,也不会留恋。“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乡”,但只要是我的,就算一个破板凳、破椅子、破床铺,我也会好好爱护它;长了癞疮脓包的皮肤虽然肮脏,但因为是长在我的身上,我会好好洗涤、上药及爱护,因为是我的,再不好我都能宽容。
世间的一切,就看你心中的宽容有多少,便能拥有多少。世间人岂止只有我的父母、兄弟姐妹、朋友、同学及我心中的众生而已?若能把一切众生当成是我自己,把世界当成都是我的,这世间就没有一个贫穷、孤苦的人了。
(三)结缘是无求之有
世间的人,生活过得顺不顺利,就看你有没有人缘。如果没有人缘,今天找张三,明天托李四,种种要求不一定能如愿。在世间,登天难,求人更难,但你有人缘,很多事情都可不求自有。你想要财富,缘分若不到,即使历经种种辛苦、种种艰难,也不会是你的;如果有人缘,即使你不想、不要、不求,也会送上门来。
所以,出家人不攀缘,只要结缘,不必向外有所贪求,只要广结善缘,因为人缘就是无求之有。缘,有条件的意思。世间一切,是无法单独存在的,必须因缘条件都具备才能成功。只要广结人缘,人缘自然会给予我们无求之有。
(四)满足是无求之有
所谓“知足常乐,能忍自安”。“满足的人,睡在地上犹如天堂;不满足的人,虽居天堂,亦如地狱”。世间谁是富人?谁是穷人?就看他能不能满足。许多在世界富豪排行榜上占有一席地位的人,他们真是富有之人吗?如果拥有几百亿元、几千亿元的财富,但心里不能满足,仍然是穷人一个。学道的人在金钱物质上虽然贫乏,但因为能满足无求,满足就能带来无求之有。
满足及感恩是出家人在任何时刻都应该有的心境,一间斗室之地能满足,一张椅子、桌子能满足,一双草鞋能满足,一个蒲团能满足,日中一食也能满足。只要能满足,就能获得无求之有,过着世界上最富有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