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淡亲情、求内证(1 / 1)

出家人割爱辞亲,为的就是要求得佛道。古人想要光耀门楣,声播海内,总会离乡背井,求取功名;现代学人,想要学有所成,得负笈他乡。出家人要证得佛果,一定要离开家庭,到各道场去参学,或是住在山林茅蓬里潜修。因此,作为一个出家人,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能够舍离眷属,淡化亲情。

有些出家人已经出家了,还是常常回到俗家。哥哥结婚,回去一趟;妹妹出嫁,回去一趟;叔叔的儿子满月,伯伯做生日,也要回去。亲情如此浓,如何有心求道?

出家人对亲情的表达不是以回家与否,来博得家人的欢欣。《礼记》:“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儒家认为:生时赚钱奉养父母,甘旨承欢无缺;死时慎终追远,结庐三年,极尽哀伤,只是小孝;必须光大门庭,名闻宇内,荣及父母,才算是大孝。但是这对佛教而言,仍然只是中孝,出家人要尽的大孝是:自己证道,了生脱死,并拔济父母出于三途轮回的痛苦。佛陀的母亲,因佛陀证得正等正觉,而得生忉利天。我们也应好好修行,修得正道,使父母也因此而得度。

我在出家受戒后的最初30几年,一共只回俗家3次。我的俗家,离我出家的常住非常近,吃过早饭后回去,于午饭前赶回寺院都还来得及。但即使是这么短的路程,我也不轻易回去。在我青年参学时期,我当了6年的行堂,从来不曾因出门回家而不和大众过堂,并不是我没有亲情观念,而是我要把身心安住在寺院,好好参学。

从我出家以来,我很少见到我母亲,离开大陆之后,更是关山阻隔,音讯沓渺。后来我从朋友口中,终于间接听到我远在大陆的母亲捎来一句话:“30多年来一直不知道你的存亡,也不知道你在台湾。阿弥陀佛,现在知道你还活着,好好地做一个出家人,我至少可以再活10年。”当时,我的母亲已是耄耋之龄,当她知道我还安住在佛教中,使得她有信心再活10年,她如此欢喜,我也很欣慰。作为一个出家人,表现孝行,不一定要经常回家,把出家人做好,才是真正的孝顺。我虽然不常回家,但是我的亲族都认为:我最孝顺,因为我做到了一个出家人应有的本分。

一个出家人,若不能忍耐孤单寂寞、远离世俗,名虽出家,实际不是出家。出家贵在能求内证,而求内证的功夫,是一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寂天寞地的磨炼;经过这种大死一番的实证之后,外界的斗换星移,再也动摇不了我们。所以,内心有所证悟很重要,好比种植树木,扎根坚固,自然能抵抗风暴。

有的人出了家又还俗,这是因为心里没有丝毫的证悟,不能体会佛法的妙乐,自然无法安心于佛道。如果对修行曾经努力用功,内心有所证悟,杀了头也不会背叛佛教的。因此,一个出家人要从佛法中求证身心的安止。

过去我在戒场中,受到百般的折磨,这些对我日后有着极大的帮助。我初到台湾,生活困顿,吃饭没有着落,有很多人帮我介绍工作,有人推荐我去当记者、编辑、电台广播员,但是戒期中所给予我的折磨,使我有力量把出家人做好,因为辛辛苦苦求得的具足大戒,怎么可以轻易舍弃?世间的一切都不值得珍贵,只有袈裟披肩才是最难得的。

几十年来,我所受的苦难、逼迫、排挤、伤害,一言难尽;但是我不曾动念想离开佛教,因为我从佛法中所体验到的法乐,使我对一切的痛苦,甘之如饴。出了家,应时时摄受自己的身心,如制伏失辔野马,时时不忘自己是大圣佛陀的弟子,要与佛教共患难,尽到佛弟子上弘下化的任务,才不愧是一个出家人。

1977年12月讲于佛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