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改习气、养威仪(1 / 1)

有句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这个“本性”,依照佛法来说就是习气。受戒持戒容易,但是要改掉习气很困难,所谓“积习难返”,就是这个意思。习气不改,威仪就无法庄严,所以改习气、养威仪,对于一个出家人是很重要的。

有人会认为:“我很好啊!没有恶习呀!”其实,自己身上有没有一些习气,往往自己都不知道。所谓“习气”,是已经习以为常,而变成自己的一种气质,所以没有自觉性。譬如有的人喜欢嬉笑,就是习气;有的人烟瘾很大,抽烟虽不犯戒,仍然是习气;有的人喜欢嚼槟榔,满地乱吐,吃槟榔虽然不是罪过,只是一种嗜好,但还是恶习。

习气,也是一种爱恋执着。有的人一定要穿某一种质料的衣服,喝什么牌子的牛奶,用什么名牌的物品,这些都是不好的习气。有的人睡觉要有固定的床铺,换个地方就睡不着,这也是坏习气。有的人早上不吃饭,只以零食点心果腹,凡此,不好的习气,实在太多了。甚至有些出家人喜欢用花露水,吃人参补药,这更是要不得的恶习。习气不改除,清净的佛法是不能进入心中的。好比装了秽物的器皿,干净的食物如何装入?唯有去除恶习,才能长养威仪、师范人天。

养威仪特别注重“养”这个字,即威仪要靠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别人是帮不上忙的。良师益友等善知识,虽然可以不时从旁纠正提醒,但也无法老是跟在身边,还是得靠自己细心揣摩、用心修养。有人出家好几年,还不时哼唱流行歌曲,这就是坏习气、没有威仪。有的人出了家,不弘法利生,到处攀缘流浪,应酬交际,这也是坏习气、没有威仪。

去除恶劣的习性很难,而保持优良的德性更不简单。例如佛学院的同学,虽然历经三年折棉被、整理内务的严格训练,一旦毕业离开了,很快就故态复萌,脏乱一如从前。三年如此长久,尚且难以保持,何况只是接受短短两三个月的戒期仪规,更容易忘记。因此,不仅在戒期中要整理好内务,小心训练走路,使威仪具足,出了戒场,也要保持行住坐卧的威仪,使其成为生活的一部分,则举止言行,自然充满威仪。

古人云“身教重于言教”,威仪比说教更容易度人。在《阿含经》中记载:有不少外道,对佛法毁谤不已,但是看到佛陀的庄严相好,却身不由己地皈依佛门。现在有不少人,也是看到出家人威仪的外表,因仰慕而走入佛门。所谓“身教感人之深,深入其心;言教服人之利,止乎其口”。当信徒看到出家众排着整齐的队伍进入殿堂,他们也会自动排队,鱼贯进入大雄宝殿拜佛,这就是一种无言的教化。所以长养威仪,对化导众生是重要的功课,所谓“风行草偃”,出了家要着力于威仪的长养,不可掉以轻心。

有人认为习气只是个人的缺点,与威仪没有什么关系。佛经上记载:见思惑的烦恼容易断除,而习气不容易净涤。有不少罗汉虽然证得果位,但是习气仍然未除。譬如苦行很深的大迦叶尊者,平日严行谨言,不苟欢笑,但是喜极的时候,却会手舞足蹈;《阿弥陀经》里的憍梵波提尊者,不管吃饭与否,嘴巴终日咬嚼,如牛反刍;道行很高的金碧峰禅师,眷恋金钵不舍,贪心执着,差点丧命;也有证果的罗汉,如女人一般,喜欢揽镜自照,这都是因无始以来的习气使然。

习气是趋向无上佛道的绊脚石,作为一个出家人,必须改掉习气,将行住坐卧的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仔细揣摩,做得尽善尽美,像佛陀一样,累劫以来修好“三十二相,八十种好”,而圆满无缺。

想去除恶习,要在生活中多加注意,不娇宠自己。例如当身体略有不适时,不一定非得打针服药及吃补品,除非身体虚弱,非得靠补品来滋补身体,否则,不要养成进补的习惯。我过去受戒的戒场有好几百人,53天的戒期,虽没有医疗设备,但也没人生病。在我丛林参学的10年当中,物质匮乏,没有医务室,也不曾有人需要看病,人人身体健康,主要是大家心理健康,不养成依赖物质的习惯。所以,如能健全自己的心理,去除习气、长养威仪就不困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