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九日 星期二(1 / 1)

上午十时,续录“华视”“莲心”节目,今前来一同探讨主题的贵宾有:“中华经济研究院”研究员马凯先生、元大证券行董事长杜丽庄女士、《商业周刊》发行人金惟纯先生、王金平先生、佛光大学哲研所所长林安梧先生。谈到的问题有——

◎婆媳之间相处之道

婆媳因来自不同的家庭背景,怀抱不同的感情,从事不同的工作,扮演不同的角色,所以彼此——

1.应了解所爱不同

2.应做好家庭分工

3.应相处类似母女

4.应彼此互易立场

◎对家庭伦理的看法

伦理可以维持秩序,可以相互尊重,可以促进和谐,可以同体共生。所以伦理分有:

1.传统文化的伦理

2.职业工作的伦理

3.社会群我的伦理

4.同体共生的伦理

◎对现代社会经济的看法

世界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是一部经济史,人要生存就离不开经济。经济的发展在于——

1.以经济提高生活品质:有了钱,不要只想到买土地、建大楼,那就成了暴发户。我们要用钱来提高生活品质,比方过去人说的书香子弟,就是说要读书或学美术、音乐,把生活提升到一个真善美的境界。我觉得这才是经济的功用。

2.要促进个人道德:我记得过去曾做过一些救济老人的事业,这些救济进来的老人是免费的,道德、品行比较差。后来又做了收费的老人事业,这些有缴费的老人,道德观念各方面就比较高一点。于是我想到,经济与一个人的道德是有关系的;人,衣食足而后知荣辱。贫穷对一个人的道德观念是有影响的,经济好的话,对于个人的道德、荣誉、形象就比较重视一点。

3.我希望经济发展能增加社会气质:经济发展后,我们整个社会要能有一种与经济平衡发展的气质。什么叫经济气质?比方说,守时、有礼貌、开会不粗鲁、讲话客气。社会的成长,经济气质很重要。

4.经济发展后,要想到大众的福祉,要能共享、共有、共荣。比方说,帮助苦难的人,或者为社会建一座公园、儿童育乐中心、图书馆、大众聚会的场所。因为我有了,别人会嫉妒我、障碍我,他会不欢喜,当大家都有的时候,他就不会嫉妒我,所以我希望大家共享共有。

佛教早期为了传教,为了利益社会,在唐朝以前,那时因没有银行、钱庄,就以开当铺流通经济,便利周转不灵的人。它本来是一种慈善事业,但是发展到后来,由于个人私欲的操纵,产生了许多弊病,已不再受到好评。其他像油厂、米厂,最早也是由佛教所开设的,为大家解决生活问题,所以不管国家也好、团体也好,都应把拥有的成就与大家共荣、共享。

佛教对现在社会经济有什么贡献?佛教对社会经济的贡献,有时不必从正面去讲,而是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佛陀教人不要贪心,不要贪心就表示,即使你有钱,我也不会侵犯你。佛教对经济的贡献,不一定要从有形去看,有时它教你开智慧,教你悟道,教你要容纳一切大众,教你要发共财。比方说,我们的经济,每个人可以享受一点共财,譬如阳光、月亮、大自然风景、空气,这些都是共有的,都可以给我们享受。然后逐渐地把我们的私财,也能慢慢地作为共财,跟大家共有。比方说结缘、喜舍。佛教最大的贡献是钱财流通,公的私的要流通,你的我的要流通,大家互相共住共荣。

佛教在经济上的贡献,如过去僧众开山林、种树、修桥铺路、建设人心、建设社会秩序等。佛教对经济有潜移默化的贡献,让大家对钱财有正确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