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 六日 星期六(1 / 1)

一个团体要如何发挥功用?不外古人所说的“家和万事兴”,团体中的每一分子都要有共识——

1.精神要一致:世界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纷争,但纷争要对事不对人。凡事面对外在,态度、发言、共识一定要相同。团结如同“铁桶”,不可有漏洞,所以树立起精神堡垒,是团体中每一分子的责任。在团体中,绝不可以违反众议,因民意不可轻,如果一个人已听不进逆言,如何能改进?

深感现代领导人的条件,必须要能礼贤下士,过往的高居身段,已不适合带领现在的人众。故要从自我健全,主动和别人合作做起。

2.相处要和谐:要自我要求,每天至少赞叹五个人,尤其在团体中,赞叹是法宝,可以改变我们的人际关系。工作的基本态度,要有社会性、有笑容、有音声、有包容雅量,能如此,相对因缘也会改善。

晚七时三十分,续讲《般若心经》——

“波罗蜜多”是完成、得度之意,要得度可以用般若。六度之所以会让我们得度,就是因为有“般若”,无论什么事情,只要有般若,就能波罗蜜多!

佛法以《般若经》为中心,其中尤以《心经》为主,所以说《心经》是整个佛法的宗要中心,而“心”主要指的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在《大乘起信论》中,有“一心开二门”之说,一个是心的真如门(永恒的生命),一个是心的生灭门(生生死死的凡夫心),如何将生灭门堵住,而拥有一个真如门来出入,才是我们要用心追究的,如此也才可以得到永恒的生命。

人会受苦不自在是因为虚妄心停不下来,不得安住,所以要心能转境,不被境转,就要看修行功夫,故般若的观照很重要。

生命非身体可以包容的,身体如村庄,“心”只是暂住而已。

人每天都在欢喜与不欢喜中生活。“观自在”就是要教我们自我观照,视一切人、事、物、境、地都能很自在。而如何可以做到观自在?唯有“般若”才能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