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定了文丑,董卓率军进驻壶关县。
接下来的一段时日,董卓每天的日常就是在县府里接见其他郡地的官吏要员。上党杨丑的覆灭,算是一次杀鸡儆猴,加上王允迫切的想要取得董卓信任,太原名门的王家就成了第一个响应董卓的世家。
对于主动归顺的王家,董卓也没有说要除恶务尽,更何况王家在太原乃至整个并州,都是首屈一指的大族,在民间也颇有威望。
有了王家的珠玉在前,其他各郡见状,迫于董卓的势力和手腕,纷纷前来拜见,并且表示愿意听从朝廷差遣。
董卓哈哈笑着,犹如慈祥的老父亲般,对这些之前叛逆的孩子,一律选择了宽恕。
他很明白,眼下自己在并州脚跟未稳,想要彻底巩固并州,少不得要这些地头蛇帮衬一把。
等以后腾得出手了,再回来慢慢收拾他们。
有了各地郡县的投效,接下来,就是计划如何进军冀州。
荀攸对此指出,进军冀州之前,还有一件事情要先解决,那就是阻挡在冀州和并州之间的太行山群贼。要是不搞定这股势力,冒然从上党打进冀州,就始终存有隐患。
当初袁绍派文丑从冀州救援上党,就是事先派人献上了金银好处,才说得群贼借道。
“老夫乃当朝太师,代表的就是朝廷,岂会向这些贼子低头?”董卓掷地有声,当初黑山贼下山袭取绛邑粮仓,这笔账都还没算,现在还敢管我要好处,做梦去吧!
低头是不可能低头的。
如果没记错的话,按照历史的行进轨迹,黑山贼将会在十年之后主动归降朝廷,而朝廷也给一些贼寇首领冠以了将校职位,然后用来征讨其他一些地方上的叛乱。
史书上有名有姓的黑山贼首好几十位,然而最后,落得好下场的,没有几个。
总体来说,有点儿水泊梁山的意思。
十年。
董卓念叨一声,他可没那么多的时间去等。
一番商议之后,董卓听从了荀攸等人的建议,还是先礼后兵。
先派人进山里游说,黑山贼愿意投降最好,董卓也不会亏待了他们。若是不愿投降的话,那就先拿他们当进军冀州的开胃菜吧!
听得要去招降黑山群贼,有一人主动上前请缨:“太师,自从跟随您以来,学生受益匪浅,收获良多。不过汗颜的是,学生至今未有尺寸之功。太师若是信得过学生,学生愿凭三寸不烂之舌,只身入山,说得黑山群贼拱手来降。”
要是换个人说这话,董卓肯定就信了。
可偏偏是祢衡。
祢衡是个什么样的人物,董卓再也清楚不过。
就他那张嘴巴,估计进了山,要不到半刻钟的功夫,就铁定被贼寇们剁成了肉包子。
毕竟不是每个人都像董卓一样,前世经过祖安培训。
荀攸悄悄示意不妥。
他也同样清楚,真要让祢衡去了,不但不会成功招降贼寇,估计还会使得双方关系极为恶化。
祢衡满怀期冀的看着董卓。
董卓呢,也不想打击了他的自信,没有直接否决,而是间接说道:“正平啊,招降这类小事儿就不用你出马了,你这一身本事,本太师将来另有重用。”
董卓话说得漂亮,祢衡听了心中也舒坦,遂也不再强求此行。
倒是一边的李儒献策说道:“太师,上党郡守的位置不是空着么?您何不以此来昭告天下英杰,谁能说服太行山脉里的群贼来降,谁就坐这郡守位置,不论身份高低贵贱。”
董卓还没作声。
荀攸却先反驳起来:“李军师此言差矣,恕在下不敢苟同。若是乞讨卖艺下九流的人物说服了黑山贼子,那岂不是要让他们来坐这郡守之位?”
“有何不可?”
李儒目光一寒,针锋相对。
他和荀攸出身不同,代表的立场和阶级自然也不相同。
一个出身名门,从出身之时,做官的路就已经铺好,长大成人之后,结交的也都是有头有脸的上流人物。
而另一个,寒门出身,一路跌跌撞撞,受尽无数白眼,头破血流,才有今日之成就,从内心深处,就极为仇恨世家。
荀攸懒得同李儒辩解,看向董卓:“太师,您听听,这是否荒唐了些!”
在此之前,荀攸曾建议让王允的侄儿王凌来担任上党郡守,毕竟王家率先投诚,而且又是本地大族,拉拢了王家,对治理和掌控并州,百利而无一害。
董卓也没有立即做出抉择,他看向司马懿,把问题抛给了这个小义子:“仲达,你以为呢?”
司马懿眼轱辘转上两圈,表情为难:“义父,孩儿年幼,这些长远问题,孩儿听着都迷糊,更别说有什么良策建议了。不过两位军师皆是智谋卓绝,义父您又高瞻远瞩,孩儿相信,义父您定能做出最好的判断。”
好小子,谁也不得罪。
董卓看破不点破,笑骂了声‘小鬼头’,后者咧嘴一笑。
董卓遂不再询问司马懿,而是转过头问向侯立一旁的吕布:“奉先,你觉得呢?”
吕布为此怔愣了稍许,以前这种事情,义父从来不会过问自己。
如今义父问起,吕布自然很是认真的想了一番,然后给出自己的意见:“回禀义父,孩儿赞成李军师的意见。”
“哦?这是为何?”
董卓对此颇为好奇。
吕布答道:“孩儿觉得,此事就好比疆场杀敌,老话常说英雄不问出处,靠本事说话,最能服众。”
话糙理不糙。
董卓点了点头,又问跟在吕布身旁的马超:“孟起,你觉得呢?”
“我听义父和义兄的!”
马超回答得最为干脆,他不愿动脑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他的亲爹马腾叮嘱过,说领导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