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九章 曾经少年(1 / 1)

阿斯尔眼见陆晏将那匹战马让给了顾峰,而陆晏自己则是很快来到了他的身边,与他一同并肩作战起来,眼底有一道光闪了过去。

“你方才已经力竭,为何不上马回城休养片刻?”

阿斯尔瞥了一眼陆晏手臂上的伤,沉声问道。

陆晏摇了摇头,咬牙握紧了手中失而复得的剑。

“无妨,我还能再战。顾将军守了一辈子临照,为了守护边境连自己的儿子都失去了,倘若此刻他再有事,朝廷怕是无颜面对他的家眷被北境数万将士们!”

阿斯尔不再说话,飞起一脚,将一个从他们侧面偷袭而来,险些刺中了陆晏的北桑人踹飞出去。

陆晏回头看着阿斯尔颔首,“多谢!”

阿斯尔并不答话,而是挥起长剑上前,再次将二人眼前的一名北桑士兵刺倒。

陆晏见状,也不再说话,专心地与敌军搏力厮杀起来。

阿斯尔和西羌族人的出现极大地鼓舞了北境守军的士气,此刻就连方才已经连剑都拿不稳了的陆晏又觉得浑身被人灌输了一股内力一般,再一次地精神焕发了起来,接连又击杀了几名敌军。

不知何时,陆晏和阿斯尔已然呈现出背靠背的御敌姿势。

这是一种极为考验二人之间信任的御敌之阵,是需要放心地将自己的后背交托给对方,也是需要自己尽全力守好对方的空门。

谁能想到,原本素无交集甚至说得上有些仇恨的两个人,短短时间之内,却已然能够做到如此。

于陆晏而言,信任阿斯尔已经是他此刻的不二选择,何况阿斯尔能在这个时候放下仇恨选择来支援大朔,本就值得他交付信任。

而对于阿斯尔而言,却是在他看到陆晏能够在危难之际将求生的机会让给了顾峰之后,内心那座因仇恨而滋生的偏见冰山便悄然融化了。

身为如今整个大朔最为尊贵最受器重的皇子,陆晏即便是弃城而逃也没人能说什么,更何况只是在拼力战斗中战势有所变动时,回城暂避凶险。

在大多数人看来,他的命本就比其他人更 重要一些的。

可显然,陆晏自己并不这么认为。

或许亲生的兄弟之间,也是不一样的。

阿斯尔带来的人虽勇猛,但到底在数量上不占优势。

陆晏知道,这怕是已经倾尽了西羌全族的人力了,西羌平反以来不过一年,阿斯尔便是再能干也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使西羌的人口战力达到之前的水平。

能调出这么多的人来,已经是很令人出乎意料了。

而面对北桑这数以倍计的人数碾压,再强大的西羌人也是难以招架和应对的。

“阿斯尔,此战怕是大朔必然要面临败局了,何况父皇此前曾专门下旨说过,你西羌无需为大朔征战出力,你们无需在此白白送死了,你带人早些撤回西羌吧。眼下哈顿的人并不认识你,你此刻退回,日后也不会招致报复。”

陆晏靠着阿斯尔,用只有他二人能听到的声音对阿斯尔说道。

由于大朔朝廷的缘故,西羌此前已然平白遭受了一场劫难,致使整个部落到如今依旧是人丁不旺光景惨淡。

如今陆晏实在是不忍心再将阿斯尔及其族人一并再牵连到大朔与北桑之间的这些纷争中来。

倘若大朔败北,北桑铁骑踏入临照,下一步是要继续**攻打大朔还是先将西羌直接吞并谁也不知道,若是因为西羌今日对大朔施以援手而使得哈顿记恨于西羌,届时再度给西羌带来倾覆之难,陆晏实在是不能安心。

阿斯尔却没有丝毫要退缩撤离的意思。

“今日我族人来此并非全都为了大朔朝廷,人常言道覆巢之下安有完卵,这样浅显的道理我们还是懂得的,若是临照今日落入北桑手中,只怕下一个被讨伐攻打的便是西羌了。今日我等若是袖手作壁上观,他日西羌沦为鱼肉时,便无人为我摇旗。”

陆晏见阿斯尔年纪轻轻却有如此透彻的见地,不由得也为西羌的未来而感到欣慰,且心知多说无益后,他便选择了沉默着与阿斯尔继续并肩作战下去。

“更何况,”阿斯尔却没有选择缄口不言,又道:“我们来这里,也并非是来白白送死的。”

陆晏听出这话别有深意,但他来不及问。眼前一名北桑士兵已将长枪抵在了他的脖颈间,他劈剑斩断长枪后一脚将人踹倒,随即补上一剑,那人便趴在地上只有喘气和出血的份儿了。

不知为什么,尽管杀死的是敌国士兵,可每次看到有人就此倒地不起,陆晏还是会觉得心中一阵不适。

并非是因为他从前没有上过战场的缘故,也不是因为他品性高洁见不得血污又或是性子文弱不喜厮杀。

只是因为这每一条人命在他看来,都是弥足珍贵的,无关国籍,无关立场。

好容易将新近扑过来的一批北桑士兵处理了个干净,阿斯尔这才有空回答陆晏未问出的问题。

但这个问题的答案,却着实令陆晏有些喜出望外了。

阿斯尔说:“我在赶到之前,便已命人前往距离临照最近的北化州搬兵了,想来过不了多久,最多明日天亮之前,他们就能赶到了。”

阿斯尔在离开安京之前,裕明帝曾赐给他一块金牌,这金牌与当初裕明帝赐给沈若初的金蟒玉令用途接近,只是他这金牌所能调动的,却并非只有区区千人,而是一州一城之军。

如若西羌有难,持此金牌者,便可救西羌于水火之中。

裕明帝此举,不可谓不冒险。

但这也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他极大地表明了自己的诚意和对阿斯尔和西羌的信任,如此,既能淡化阿斯尔对大朔朝廷的仇恨,又能将西羌完好无损地护在自己的羽翼之下,谁也夺不去,时日久长,当仇恨散去,西羌一样会同从前一样,对大朔心甘情愿地尽忠。

而他送出去的金玉令,迄今为止,也只是用在了大朔的江山稳固上面。

陆晏对于阿斯尔的深明大义再度表示感激,可还没等他话说完,阿斯尔又道:“今日这两千人马,也不全是西羌的人,你要感谢的,也并不仅仅是我。”

陆晏又愣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