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 项庄舞剑(1 / 1)

正当殿内气氛一片凝重尴尬的时候,一个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王子殿下一片盛情自是不可辜负,只是王子远道而来,大朔身为东道主,哪里有让客人为主人独自表演的道理?既是如此,如蒙殿下不弃,那在下愿献丑陪殿下一舞。”

说话的人是陆逾白。

原本殿中众人见有人开口,不由得都松了一口气。

可当看见那人是陆逾白时,又将这口气提上来了。

谁不知道,这陆逾白是个不求上进的浪**子啊,就他那点花拳绣腿,能够和哈顿王子一舞?

尽管他此次运送军饷前往边境立下了大功,可他不也差点掉下悬崖摔死吗?能捡回一条命来,纯属他运气好。

他该不会真把自己当成什么天选之子了吧?

到时候别把大朔的脸丢尽了才好。

裕明帝心中原本也正在犹豫,见说话的人是陆逾白,不由得转忧为喜,笑道:“逾白此言甚合朕意,不知哈顿王子意下如何?”

此话一出,便有些心系皇帝安危的宗亲出言提醒道:“皇上,禹世子他...”

裕明帝一个眼刀过去,那朝臣便战战兢兢地住口了。

哈顿王子自然把这一切看在了眼里。

身为北桑国最万众瞩目的皇子,他自然不是个有勇无谋的草包。

早在初到安京时,他便已派人将今日参与宴会的主要人选都摸清了底细。

对于这位权倾朝野的聿亲王之子陆逾白,也算是颇有了解。

这么一位成日里沉迷酒色没个正形的纨绔世子,竟然也想当众向他挑衅?

那就先从他开刀,灭一灭这大朔国的面子吧!

只见他微微一笑,全然没有将陆逾白放在眼里,却也没有显得十分傲慢无礼。

“既然禹世子愿意奉陪,本王自是不胜荣幸,世子请吧!”

得了裕明帝的允准,早有内侍呈了两把系了飘带的长剑上来。

二人取了剑后,各自后退一步拉开距离,持剑向对方行了礼后,开始舞剑。

只见那哈顿王子手中的剑一经他握住,周身便散发出身经百战杀人无数的寒光戾气,只惊得坐在前面的几名公主和胆小的皇子险些摔落了手中的酒杯。

但哈顿王子恍若未见一般,貌似漫步,忽地向前一劈,又猛然一砍,位于众人身后的纱帐便沙沙作响。

这时,位于哈顿一侧的陆逾白缓步上前,轻轻一点,看似漫不经心,却力道千钧,即刻便截住了哈顿的剑气,原本摇曳着的纱帐又恢复了先前的平静。

而震慑于众人周身的寒气也倏然不见,众人只觉全身轻盈了许多。

哈顿轻蔑一笑,手中长剑一提,大殿周遭的烛光便微微晃动起来,只觉得殿中人影也开始摇晃了,旁观者只觉得剑气凛然,殿外的侍卫也被殿内威压所迫,各自暗暗捏紧了手中的剑柄。

陆逾白面色不改,紧握长剑,横扫、下压,并在哈顿全力格挡的情况下,吸附住了他手中的剑一般,使他随着自己的剑势陡地旋转起来,剑柄上系着的飘带随之纷飞,煞是好看。

而殿中则再次暖意盎然。

哈顿王子心中诧异起来。

这外界传言果真不可信,一个浪**公子哥儿,竟然能接二连三地化解了自己的剑气攻势?

他不再轻敌,稳了稳心神之后,忽然大笑一声,人未到,剑先至,剑尖直奔着裕明帝的面门而去。

就在所有人脸色骤变的同时,陆逾白却毫无波澜,手中长剑略一翻转便已直直刺向哈顿。

好一记围魏救赵!

哈顿王子只能迅速收回长剑,持剑于胸前格挡陆逾白的攻势。

之后,哈顿王子每次欲有异样动作时,都被陆逾白巧妙格挡,或是以使团中那位采娅郡主为饵,引诱哈顿王子放弃攻势回身营救。

其实,哈顿原本也是绝对没有刺杀裕明帝之意的,他只是想借着舞剑一举,让大朔君臣见识一下北桑勇士的风采,顺便也能一睹大朔皇帝受到惊吓之后的失态模样。

然而不曾料到,这看似风流倜傥的禹世子身手竟然如此高强。

如此几番来回,哈顿王子终究未占得半分先机。

最终,他只得放弃挑衅,与陆逾白一同认真舞剑,忽如鹰击长空忽如大雁南飞,而二人剑上的飘带则随着舞剑始终上下翻飞,飘逸十足。

一曲舞毕,裕明帝大喜,连连抚掌。

陆逾白今日此举,狠狠打击了哈顿王子的嚣张气焰,灭了北桑使团的威风,又扬了大朔国威,这让裕明帝如何能不喜?

“甚好,甚好,逾白一向顽劣惰怠,今日看起来是有些长进了。”

这话看似在夸赞陆逾白,却是实实在在地在打哈顿王子的脸。

一个“一向顽劣惰怠”的世子,都能密不透风地将他的每次进攻化解于无形,岂不是在说他这个皇子更是个草包?

“皇伯父谬赞了,”陆逾白恭敬道:“臣侄今日献丑,有失水准之处,还请皇伯父恕罪。”

这话再次把哈顿王子气得险些厥过去。

这一伯一侄二人是存心的吧?存心要羞辱于他,羞辱北桑,一定是这样!

可,这份羞辱说到底,不也是他咎由自取吗?

裕明帝和陆逾白双簧唱完了,才转向哈顿王子道:“哈顿王子果然是少年英雄,今日一见,朕心甚慰啊!”

朕心甚慰?

这话说得,险些让坐在

敌国的皇帝都“朕心甚慰”了,那他这个主战的将官该是有多没用?

哈顿的脸都绿了,偏偏他自己挑衅在前,此刻却还不能发作,大朔皇帝没有追究他方才舞剑之中的大不敬,就已经算是给足了北桑面子了,他此刻自然不能再节外生枝。

“皇帝陛下,”这时,一道清丽的声音忽然响了起来。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北桑使团中坐在最末的那位采娅郡主站了起来。

见众人看她,这位北桑郡主也毫不怯场,扬声道:“此番我等前来,除了于贵国和谈交好之外,还有另一件事——采娅想在贵国为自己找一位郡马,眼下我看这位世子就很好,因此,采娅想请皇帝陛下为采娅和世子赐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