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 皇太极“回光返照”,但他什么也没有说(1 / 1)

礼亲王代善,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走进大清门。崇政殿两边昏暗的灯光,给他的心投上了阴影。一阵夜风从树丛吹来,灯光忽地一下暗了。他突然想起在这个殿堂里被逼殉葬的乌喇纳喇氏·阿巴亥,立即毛骨悚然起来。

当走过崇政殿、飞龙阁,来到凤凰楼下,爬满围墙的青藤黑蒙蒙一片,使他更觉得阴森恐怖。凤凰楼上没有一丝灯光,清宁宫没有一丝声响,而警戒在凤凰楼下的正黄旗士卒,在台阶前笔直地站着,他的心在跳:这些士卒是为自己而来的吧?他的两腿立即颤抖起来。

此时,飞龙阁飞檐上的驼铃被风吹动,发出凄悲的“叮咚”声,在他的耳边低吟着,眼前的凤凰楼显得更加阴沉压人。

“告发?只有抢先告发,才有出路!”

告发多尔衮,对他来说是痛苦的。尤其当想到多尔衮的母亲乌喇纳喇氏·阿巴亥的时候,一种说不出的苦楚,揪扯着他的心。

可有什么办法呢?事关他的儿子硕托和孙子阿达礼的性命,关系到他的一切,他不能不这样做啊!

他想好了告发多尔衮的充分证据,也想好了如何把昨晚与济尔哈朗的谈话变成对济尔哈朗的考察。他觉得,自己以年老兄长的身份,是会取得皇太极信任的。

当他穿过内廷门,走进清宁宫,眼前的情景使他呆住了:在昏暗的灯光下,皇后、庄妃、贵妃、淑妃和皇太极的儿子们都围在床边,皇太极仰躺在垫起的被子上,两眼紧闭,脸色蜡黄,呼吸短促。后妃们见他进来,都站了起来,皇子们都退了几步,给他让出一条道来。由于眼前的情景与他刚才的思想准备完全两样,太突然了,他需要调整一下因为担心和恐惧而过度紧张的神经,呆呆地站在门口,不知所措。

大政殿前狂欢的锣鼓声敲得更响了,越过高墙和屋脊闯进清宁宫。

在锣鼓声中,代善的心一下子轻松了……

在锣鼓声中,代善领悟了多尔衮、多铎狂热吹捧的用心……

在锣鼓声中,代善像是年轻了十岁……

在锣鼓声中,代善恢复了大贝勒的威严与气派,大步走到床边,连声呼唤皇太极。

皇太极的生命已经到了最后的一瞬。“回光返照”的现象出现了。皇太极慢慢睁开了眼睛。也许是调动了全部精力要对这人世作最后的告别,也许是对年老的兄长怀有更重要的嘱托,也许是人体固有的机能在停止活动前必然的反应,皇太极的眼睛变得特别明亮,和往常一样炯炯有神;他的神情,变得像往常一样精明严峻。他凝视着代善,像在透视代善的心,但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痛苦地摇了摇头……

他看着皇后、贵妃、淑妃,然后把目光凝聚在庄妃的脸上,仔细地端详着那晶莹的眼睛,那长长的眉毛,那秀气的鼻子,那薄薄的嘴唇和唇吻上那颗淡淡的黑痣。庄妃忍不住哭了。他像是要说什么,难道是要庄妃殉葬吗?庄妃在担心地等待着。但他什么也没有说,只是痛苦地摇了摇头……

他把目光转向炕边的皇子们,一个一个地看着:庄妃生的福临,贵妃生的博穆博果尔,侧妃生的硕塞,庶妃们生的高塞、韬塞、常舒、叶布舒。他用目光在皇子们中间寻索……噢!在寻找他的长子豪格。他失望了,不能等待了,寻索的目光黯淡了,没有光泽了,模糊不清了……

大政殿前狂欢的笑声,叫声,唢呐声,赛马的马蹄声和海浪般的“噢——噢——”的呐喊助兴声飞入清宁宫,加剧了人们的紧张,增添了清宁宫的混乱。

在纷乱的喧闹声中,皇太极的长子闯进了清宁宫,大声地呼唤“父皇”。也许是心灵感应,也许是喊声的刺激,也许是谁也不知道的某种因素,皇太极突然眼睛一亮,用全力伸出手来。豪格急忙去抓,皇太极全力一抖,手臂落下,头颅像脱开了身骨,耷拉到胸前……

豪格号啕大哭。皇后昏了过去。妃子们和皇子们都哭了起来。

大政殿前的鞭炮声,响如雷霆、经久不息,震**着夜空,淹没了清宁宫的哭声。

八月九日子时的钟声敲响了。

皇太极猝然病逝,终年五十二岁,谥号太宗。

决定大清今后命运的人是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