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因为汽车出现的一个小故障而发生争吵。
女:“汽车的仪表盘上出现一个茶壶,而且一直在报警,我该怎么办?”
男:“茶壶?是个油壶图标吧?仪表盘上出现这个标志并且报警,说明机油系统有问题,你先熄火,然后……”
女:“啊?我一会儿还要陪闺蜜去看婚纱,三天前就约好了,没车开可怎么办?”
男:“哦,那你快点儿打开发动机舱……”
女:“汽车不是上个月才保养的吗?昨天还跑了个长途,一直都好好的,为什么现在会出这个问题?好烦啊!我们约好了时间的,一会儿我就要迟到了!”
男:“你别着急,可能就是机油少了。你打开发动机舱,把机油标尺……”
女:“我听不懂你在说什么,我马上就要迟到了!”
男:“你能不能先安静地听我把话说完?”
女:“你生气了?”
男:“我没有生气,就是让你现在打开发动机舱,看一下机油标尺上的机油液面情况。”
女:“我知道你最烦听我抱怨……”
男:“我真的没有生气,只是在说车的事情,没有说你!”
女:“你果然生气了,我一开始就不该给你打电话,拜拜。”
男:“……”
看完这段让人啼笑皆非的对话,相信许多人会想起自己的种种经历。这样的沟通困局,其实与交谈和倾听技巧没有任何关系,完全是思维模式差异带来的冲突与矛盾。
很多时候,女性倾诉更多的是一种情感宣泄,而非具体建议,这也是男性的理性思维所无法理解的地方。换言之,女性在倾诉的时候,并不需要一个滔滔不绝提供各种建议的人,而是需要一个善于聆听、善于安慰的交流对象。
中国有句俗语:“女人的脸,三月天,说变就变。”婚姻中的男性想必有着相当深刻的体会。
从本质上说,这句话背后其实是男人和女人对世界的理解方式不同。通常来说,女性的思维方式偏重感性,男性则偏重理性思维,这也直接影响到男女之间沟通的方式和效果。
那么,婚姻伴侣之间的倾诉和交流,如何应对和把控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呢?这要从最根本的思维方式来分析。
还是那对夫妻。妻子在爬山时伤了膝盖,足足养了三个月才略有好转,却因一次旅游又加重了症状。她只能跟丈夫诉苦,可是丈夫不但没有安慰,反而来了一句:“医生让你静养半年的,你为什么不听?”
丈夫是关心妻子的,担心妻子的伤继续加重,但说出的话却让妻子产生了误解,甚至气愤不已。她觉得对方根本就不关心自己,自己的膝盖旧伤复发,丈夫竟然不来安慰反而指责自己,这简直不能忍!
然而,现实生活中,大部分男性在女性面前都不是好的倾听者和安慰者。比如,不少丈夫见到妻子生气就会变得惊惶无措,即使想去安慰,也往往因为嘴巴笨而弄巧成拙,只会说“好了,高兴点”之类不疼不痒、不着调的话。
男人这样的反应,不仅不会让妻子好转起来,反而让她觉得丈夫根本不关心自己,说出的话只是敷衍,继而大发雷霆,严重影响两个人的感情。
虽然说陪伴是最基本的安慰,但当女性有了情绪想要倾诉时,无论是伴侣还是朋友总不能一直对望,相信沉默是金吧?虽然说安慰时不需要滔滔不绝,但最起码要给予一定的反应,从而让女性在心理层面感受到关怀和重视。
因此,面对妻子的倾诉,既然是感性的,丈夫就要学会用感性去应对,不要只想着提建议,而是第一时间去安慰,后面即便提出建议也一定要包装成“糖衣炮弹”,让对方更容易接受。比如,用“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或许你可以这样试试”之类的措辞,就可以避免一场由倾诉带来的冲突。
同样,女性也应注意,当丈夫倾诉工作上的不如意、朋友间的误会时,妻子要学会理解和支持,给予丈夫安慰和鼓励,如说“虽然我不懂你工作上的事情,但可以成为一名倾听者”“我永远支持你,你要相信自己”等,从而成为丈夫最温暖的港湾。
其实,很多时候,伴侣之间的沟通矛盾并非因为感情出现问题,而是男女双方在思考问题方式上的差异引起的沟通错位。比如,面对烦恼时,男性常常隐藏自己的感情,女性常常通过表达情绪来宣泄烦恼;心情不好的时候,男性会默默消化,女性更倾向于通过释放情绪来舒缓压力。
这就是生活中很多女性试图表示关心,主动与处于烦恼中的男人交流时,反而进一步引发男人的烦躁产生争吵的原因。
此外,男女之间情感需求的差异也常常会让他们发生误解跟争论。比如,男人的爱情需求是肯定、信任和鼓励,女人的爱情需求则是尊重、贴心和安慰。
婚姻中的男人需要被信任,女人需要被呵护。女人的情绪波动比男人更强烈,男人则更希望另一半对他的规划表示认同,信任他能给她带来的一切。在这种情绪波动与规划认同的冲突中,男人和女人往往表现出完全无法理解对方的行为,这正是许多婚姻矛盾无法调和的原因。
面对这样的现状,你不妨试着接受男人(或女人)思维模式不同的客观事实。既然夫妻来自不同的世界,互有矛盾就再正常不过了。认清自己是不同的,发自内心地相信夫妻之间的感情,这才是婚姻持续的能量。
更重要的是,你需要学会设身处地地多了解、多沟通,尽量避免沟通错位。了解对方,并且让对方了解自己,你感受到的就不再是彼此的伤害和冷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