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爱情至上的人往往害怕步入婚姻(1 / 1)

于静和李斌已经坚持了10年的爱情长跑,从20岁到30岁,彼此陪伴着度过了人生最好的年华。

于静是南方人,李斌是北方人,相隔大半个中国,却在一次旅行中偶遇并结缘,于是展开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恋爱。

一开始,双方的家人和朋友都不看好他们的恋情,抛开爱不爱的问题不讲,毕竟横亘在二人之间的现实障碍真的很多。但于静和李斌都是爱情至上的人,对这份感情表现得坚定而执着,颇有一种哪怕与全世界为敌也不肯与对方分开的决然。

于静和李斌的感情确实非常好,两人志趣相投,性情相近,既是情人又如挚友,久而久之,身边的人也就渐渐接受了这份恋情,并送上真挚的祝福。

按理说,在这样的情况下,于静和李斌应该早早步入婚姻的殿堂,陪伴对方白头到老才是。令人意外的是,身边的朋友都已结婚生子,他们却依旧坚持爱情长跑,丝毫没有想要领证结婚的意思。

25岁之前,于静和李斌的家人对他们的恋爱抱有观望的态度,既不同意也不反对,大概也盼着两人能尽早认清现实,理智思考现实的种种问题。25岁之后,眼看两人的感情依旧如胶似漆,却始终不提结婚的事情,双方父母开始着急,进入催婚状态。没想到的是,偏偏就是这么一对坚定不移非要和对方绑定的情侣,始终不肯迈入婚姻的“围城”。

于静的家人和朋友显然更担心她,不管怎么说,从生理特性方面来看,年龄对女性的影响总是比男性更大一些。尤其是步入30岁以后,女性需要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即高龄生产的风险。

但是不管周围人如何劝说,于静都不为之所动,甚至有些抗拒结婚。她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婚姻就意味着柴米油盐的烟火气,意味着爱情将掺入更多的杂质,从此变得不再纯粹。

于静坦言自己是个爱情至上的人,她理想中的爱情是花前月下,是唯美浪漫,是轰轰烈烈,是山盟海誓,绝不是家长里短、柴米油盐。她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喜欢说走就走的旅行,而不是每天囚困于家庭之中,担忧早上的衣服还没洗、晚饭还没有做,烦恼邻里之间的关系,头疼婆媳之间的矛盾……

在于静看来,爱情可以肆意妄为地享受过山车般的**,可以因一句想念就丢下一切,跨越千里到对方身边去;也可以因一句争吵就闹个天翻地覆,“不疯魔不成活”……可一旦步入婚姻,自己需要考虑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比如,如何维持家庭的开支、进行孩子的教育、处理家长里短的纠纷、与对方的家人亲友相处……

事实上,大部分人步入婚姻之后,绝大部分的精力会分散到这些事情上去,投注到伴侣身上的时间和精力反而可能大大减少。这对于任何一个爱情至上的人来说,是难以忍受的。

曾看过这样一句话:“越是对生活认识得深刻,结婚就越是令人感到害怕。”我相信,对爱情至上的人来说,这句话很容易引起他们的共鸣吧。爱情就像空中楼阁,美好又虚幻,充满飘浮无定的浪漫和脆弱;婚姻却需要落到实处,扎根于生活的土地上,因为维持一场婚姻不仅仅只要爱情,更重要的是责任。

所以,很多爱情至上的人“谈婚姻色变”,甚至对于“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句话深信不疑。每当有人劝说自己赶快结婚时,这些人就把身边的例子拿出来——婚前两个人爱得如胶似漆,却在进入婚姻后变得经常争吵,相互不理解、不沟通,最终渐行渐远,形同陌路。

婚姻真的那么可怕吗?爱情一旦遇到婚姻,就真的只有“死亡”一条路可走吗?其实,并非如此。

客观来说,婚前婚后,我们的心理状况和角色定位确实会发生一定的转变,这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骤然拉近的亲密关系,往往可能会让我们对身边的伴侣产生全新的认识,可能会发现他们的人格并不如我们以为的那般伟大,他们的身上存在许多我们不曾留意的缺点,甚至是彼此之间存在很多摩擦。

然而,这些问题并不是我们逃避就能解决的,逃避也不是保护爱情的正确方式。婚姻是起点,并非终点,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对彼此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或需要背负更多的责任,就将爱情消磨殆尽,那么,如此脆弱不堪的爱情即使被小心翼翼地呵护在手心,又能走得多长久呢?

所以,我们需要明白:婚姻与爱情从来不是背道而驰的两种选择,每个人都可以自由选择结婚或不结婚,就如同可以自由选择恋爱或不恋爱一样。

但是,千万不要把婚姻当作洪水猛兽,正确理解婚姻、看待婚姻,用心地去爱、去维护,爱情不会被消磨,更不会变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