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 调兵抗敌!(1 / 1)

第381章调兵抗敌!

哒哒哒!

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犹如是晴空霹雳一般,惊醒了城门口昏昏欲睡的禁军士卒。

只见黎明天色朦胧,晨光熹微之间,一名驿卒打扮的汉子,骑着快马,急匆匆的到了城门下。

由于天还未亮,所以城门是关闭的。

“边关告急!”

“十万火急!”

“快快开门!”

驿卒急切的大喊,并且挥舞着手里的一封奏章。

那奏章上,插着一根鸡毛。

赫然是表明这乃是十万火急的急报!

“边关告急?发生了何事?”

城门口的禁军士卒,一边心里疑惑,一边不敢有丝毫怠慢的打开了城门。

说实话,已经许久没有见到送来急报的驿卒,所以禁军士卒们还是有些措手不及,打开城门的时间稍微慢了些,然后便在驿卒鄙夷的目光之下,默默注视着驿卒骑马远去。

一般来说,京城是轻易不允许纵马行街的,但是考虑到驿卒的特殊性,所以不需要报备,便能在街上骑马,而且不得有任何人干扰或阻拦。

清脆的马蹄声,在京城的大街上响起。

就像是钟声一样,将许多正在睡梦中的人们给惊醒。

而且有一些早起之人,也是看见了骑马的驿卒。

不得不说,这给京城带来了一些惊扰。

毕竟如此焦急的驿卒,着实是说明了有大事发生。

且说这名驿卒骑着快马,在大街上风驰电掣一般,几乎是只用了一炷香时间,就已经是到了宰相府邸。

“边关急报,请速速呈于宰相大人。”驿卒下了马,将奏章交给了相府门子。

相府门子自然是不敢耽搁,连忙是去叫醒了宰相云飞章。

云飞章接过奏章一看,顿时是脸色难看下来,他立即是穿好衣裳,着急的吩咐道:“快去准备马车,去皇宫。”

连一分钟都没有耽搁,云飞章连早饭都没吃,就着急忙慌的赶向了皇宫。

当云飞章到达皇宫的时候,天边的骄阳才露出了一缕金光。

皇宫里头,皇太后徐月娇和明宗皇帝朱昊都已经起来了,穿戴整齐,正在御书房里等候着。

云飞章前脚进入御书房,后脚参知政事苏文德也到了。

身为云飞章的弟子,苏文德自然是备受信赖,经常参与重要政务的决策,或许云飞章有意将苏文德培养成他的接班人,或者说是下一任宰相。

“老臣参见陛下,参见太后!”

云飞章正欲行礼,却见皇太后徐月娇说道:“云相不必多礼,还是说说正事吧。”

小皇帝朱昊睡眼惺忪,哈欠连天的说道:“母后说的对,这些虚礼能免则免,相爷快快说吧,有何急事?”

云飞章将奏章展开,递给了皇太后徐月娇。

因为小皇帝年纪尚幼,所以现在主要决策之人,乃是徐月娇,所以云飞章也没有墨迹,直接将奏章给了徐月娇,省却了一些步骤。

徐月娇看了几眼奏章,不禁是眉头一皱:“草原人南下?燕州已经沦陷了?”

此言一出,无疑是有些惊人。

参知政事苏文德皱眉道:“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我大康正处于平定内乱的关键时期,想不到草原人就趁虚而入,真是太可恨了。”

徐月娇轻点螓首:“摄政王那边,刚传来了捷报,已经是连续平定了陇州和佑州,现在草原人突然大举南下,这倒是内忧外患,防不胜防啊。”

对于大康来说,眼下的处境,无疑是极其危急。

在内,正是剿灭反贼的关键时候。

在外,草原人强势入侵,势如破竹。

这么一来,俨然是让大康首尾不能相顾,倘若只注重于消灭内患,那么草原人就无法抵挡了,说不定连整个北方,包括京城都有灭顶之灾。

可若是内乱不灭,那么要想对抗外患,则是无能为力,大康终究还是不能同时应付内忧外患,只能是先将侧重点,放在内部或者是外部。

云飞章沉声道:“仅仅两天时间,燕州便沦陷了,这已经是证明了奏章上所言是真的,草原人这次出动了几万人,而且全都是草原上的精锐骑兵。”

“而且根据线报,统率这支骑兵的,乃是新任草原大汗,拔都人蒙育,拔都部落的实力,在草原上极其强大,可以说是草原上真正的王者,现在蒙育率兵南下,北方堪忧啊。”

身为宰相,云飞章本来并不想说丧气话。

但是他却不得不说,因为他知道拔都人有多么厉害,现在整个北方都是处于拔都人的进攻之下,要想抵御这样的骑兵大军,实在是艰难。

“依云相看来,我们该怎么做?”徐月娇出声问道。

她心里也是六神无主,没有什么计策,毕竟这种事情,她实在是不擅长。

云飞章想了想,说道:“为今之计,只能是先调集青州,云州等州府之兵力,共同抵抗拔都人的骑兵,希望可以拖延拔都人攻占其余州府的时间,我们现在能做的,也只是给摄政王争取到一些时间,但愿摄政王能够迅速解决那些反王,唯有如此,我大康才有一线生机。”

经过了一番思索之后,云飞章也是深知,在目前情况下,压根没有什么计策可言,这就像是一道无解的难题,哪怕是老谋深算的云飞章,也都是左右为难。

当下也只有一条路可走,那就是拖住草原人,期待着徐乐那边快速平定反王,只有这样,大康才能全力以赴,才有机会打败草原人。

“也只能是如此了。”徐月娇轻叹一声,随即吩咐道:“传下圣旨,命青州,云州等州府边军,立即集结,联手对抗草原骑兵。”

皇宫里面,阴霾浮现。

那么京城之中,无疑也是阴云密布。

草原人大举南下的消息,迅速的散播开来。

这让所有的京城百姓,都是变得惶恐不安,为大康的前途感到深刻的担忧。

在这内忧外患之下,风雨飘摇之际,大康朝廷能否继续存在下去,无疑是一个未知数。

纵然是百姓们,都是有所预感,开始准备后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