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四章 归来(1 / 1)

荆南录 南门之墠 1124 字 1个月前

那个他,即使不说出口,朱厌也知道是谁,只是事过境迁,那些事似乎已经很遥远了:“嗯。我知道了。”

施琊小心地观察着朱厌的脸色,见她丝毫没有不悦就松了一口气:“我本来想回邢州一趟,但是铺子走不开,等过一段日子我再回去。”

朱厌点头:“好。”

“那,一路保重!”施琊冲朱厌和佘洵躬身一揖。

施琊离开之后,佘洵和朱厌上了马车,两个人打开了食盒,装满了吃食。

佘洵见识过施府的鸡飞狗跳,没有想到他们姐弟能如此平静地相处,虽然并没有太过亲密,但是能这样心平气和也已经实属难得了。

朱厌吃了一块糕点,竟然是吕氏的手艺。

即使两个人用了早膳,一路上就着茶就把食盒里的吃食吃完了。

马车出了洛阳,直奔荆南。

他们也不着急,就一路走一路看,吃美食,赏美景,是难得的愉悦。

可是却在到达许州时与柴荣遇到了,果真是无巧不成书。

当时佘洵正和朱厌一边说话一边往驿站里走,柴荣被一群侍卫拥着往外走。郭威十分看重柴荣,此次招到入京引得不少人窥视,柴荣冷着脸,脚步利落,却在看到朱厌时一滞。

施府的小姐嫁给了佘洵,柴荣并没有被蒙在鼓里,但是乍然相逢,他还是停下了脚步,眼神复杂地看着朱厌:“施小姐。”

三个字好像在唇间萦绕了多日,此刻吐出竟然带着一丝心酸。

佘洵在看到柴荣时就牵起了朱厌的手,听到柴荣的称呼,竟然忍不住纠正:“荣儿,她是你师父。”

师父?柴荣一怔。

朱厌和善一笑:“荣儿!”

柴荣猛然睁大了眼睛,是了,他虽然记不得师父的容貌,但是就是这种感觉。

京城的消息并逃不过柴荣的眼睛,死而复生的传言洛阳人尽皆知,却不知道,生的却是故人。

柴荣突然就恭敬了起来:“九室岩安然无恙,请师父放心。”

朱厌点头:“这些年辛苦你了。”

“不苦,不苦。”柴荣次去洛阳,九室岩只怕再难归了,虽然他名义上是无尘的徒弟,但是并没有受她教导。

此去洛阳,他将是君,而朱厌则是臣。

此去,就再难见了。

许州的驿站里,人来人往,他们站在门口,只是简短的叙旧,是重逢,也是离别。

柴荣继续赶路,朱厌和佘洵留在了驿站里。

自从醒来之后,朱厌就不断地与人重逢,然后不断地离别,似乎在经历一个仪式,这些人经过她的人生,虽然在她万万年的生命里短暂得如流星一般,却留下了重重的痕迹,无法忘却。

朱厌站在窗口,看着一望无际的黑夜,却能在黑夜里看到点点星光,带着这些星光,就算再次被镇压在荆山之下,似乎也不是那么难熬,就当是睡了一觉,只是这觉一睡就是百年罢了。

“想什么呢?”佘洵替她披了一件衣裳:“夜晚还是有些凉。”

虽然已经入春了,夜晚的风还是格外的凉。

两个人就依偎在窗口看无边无际的黑夜,即使是这样,也能体会到包裹全身的温暖。

......

陶潜从来没有想过有生之年还能见到无尘,他已经是半老头子了,看见站在自己面前的朱厌,百感交集。

皱眉也爬上了绿萝的眼角,她的头发已经花白了。

夫妻两有三个孩子,如今都在襄城里谋了差事,陶潜和绿萝却留在了九室岩。

虽然无尘变了模样,但是掏钱丝毫不怀疑这人,有的只是庆幸,庆幸她还活着:“我陪你一道上山吧。”

虽然九室岩搬到了山下,陶潜每个月还是会山上一趟,不仅要打扫屋子,还有墨玉的坟墓需要打理。

朱厌却拒绝了:“不必了,你年纪大了,上去也不方便,我和佘洵今晚就住在山上。”

无尘就是这个样子,她做的决定谁都改变不了。

今日阳光明媚,朱厌和佘洵在陶潜和绿萝的目光中往山上而去,一步一步踏上台阶,越来越高,朱厌突然开口说话:“以前每日都要爬上爬下一次,刚开始早上出发,只能赶上吃晚饭,后来就能赶上吃午饭了。”

山这么高,佘洵抬头看去就能知道其中的艰辛,况且当初无尘拜入希夷先生门下时才三岁不到,三岁的孩子却有如此的恒心和毅力,他只走了一小段已经气喘吁吁了。

等他们爬到山上时,天已经完全黑了,朱厌却轻车熟路地点了灯,把灶烧热了,从梁下的篮子里拿了腊肉出来,然后从后面的院子里摘了蔬菜进来,简简单单就做了一顿饭。

这是朱厌第一次给佘洵做饭,这让他惊讶不已:“你还会这个?”

两个人围着炉子就吃起腊肉饭来:“以前厨房里都是陶潜忙活,后来我一个人住山上,虽然不必吃太多,但是偶尔也是需要吃饭的,当然就自己动手了,腊肉饭最方便了。我师兄,也会做。”

因为上了九室岩,往事扑面而来,让人无法忘记。

吃完饭,两人就进屋睡觉了,朱厌拉着佘洵的手:“明天带你去看我师兄。”

“好。”

一夜无梦。佘洵睁开眼睛的时候发现室内空无一人,他起身,透过开着的窗户看见朱厌在外面练功,一身白衣飘飘,阵阵雾气在她身边翻滚,恍若人间仙境,他靠着窗户,看得舍不得移开眼睛。

朱厌收了招式,笑着看向佘洵:“你醒了?炉子上有粥,你饿了就先去吃。”

“我要和你一起吃。”

“好。”

清粥小菜别有风味,用完早膳,朱厌拎了水过来和佘洵分别沐浴更衣,一身清爽地往后山去。

一眨眼已经二十多年了,师兄和师父相继离开了她,她固执地在这山上呆了十年,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熟记于心,可是再回来却发现有的树长高了,有的消失了,二十年的光景,很多都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佘洵还在她的身边,即使他已白发苍苍,却还是如他们初见一样,皎皎贵公子,如月光,如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