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千平的心中也是有一头野兽的。
这几天,这头野兽也呈现出了明显的不安分。
从当地官府那里,凉千平已经得知,海威商号已经顺利的弄到了一块儿可以用来造船的地方。
这块地原来也是造船厂,而且还是几家生意比较红火的地皮之一。
不过,他们家的生意其实是遍布各地的。除了江阴之外,包括南京杭州之类的地方,也都有他们的船厂或者商号。
再加上这两年的生意确实好做了一些。因此他们便想着把一些陈旧的设施卖了换些钱,也好在大家都出海的时候,不至于因为资金流动问题而被卡脖子——唐明正是用这个道理说动了那家的话事人。
只是这个谈判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
虽然,唐明最终还是用高价拿下了这块地皮,但他不得不动用了官场上的一些关系,将当地的某些官员也拖下了水——这个关系当然不是锦衣卫内部的,而是翡翠堂纠集的那些个世家大族们。有意思的是身为锦衣卫卧底的那几名官员,也颇有一些顺水推舟的意思。
他们似乎知道,麻小五也很想见识一下王安北成功的样子。
可是凉千平却为此而大感不满。
倘若没有当地官府出面“协调”,甚至帮着唐明压下的价格,别说对方会不会赚到更多的钱,甚至这块好地方也不见得就会被海威商号拿走。
凉千平知道依照明朝人的思维习惯,这种巨额资产是断然不会轻易出手的。
即便江阴的位置有些远离海岸,但这里所到的船,原也不仅仅是那种海上漂泊的大船。
相反,那种在自家门前河沟里溜达的船,才是这里的主要产出型号。
江南河网密布,出现这样的情况根本不足为奇,反而应该视之为顺理成章才是。
所以,这边的买卖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很独树一帜的。并不与其他地方构成冲突,常理上也自然是不会被卖掉的。
奈何汤明在这件事上极其下力,以至于凉千平也和麻小五一样,开始怀疑起这个家伙转变的动机来。
不过很快,凉千平的观察重点就从唐明身上挪开了,因为王安北在拿到地块之后不但迅速的行动起来——通常迷信的明朝人会在这个时候鼓捣出一系列的仪式来,包括祭祀神灵祖先之类的,但王安北显然把这些都砍去了——而且他的各种手段,无补不让人啧啧称奇。
随着木材的到货,桅杆、滑车和索箍纷纷被制备——这其中,滑车和索箍的某些样式,是凉千平和他的手下们从来没有见过的——同时还准备了一些装饰用的木珠,让固结在贴近桅杆的船桁上的缆绳穿过。
根据内线传来的情报,皖北对之前工匠们的表现非常满意,他甚至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先试制一艘小船,以熟悉整个造船流程并积累经验。
这就意味着他家直接造一艘大船,而在后来的几天里。各种运输材料的大车以及码头上的驳船、小货船都源源不断的在这一带往来穿梭起来。
锚链和各种圆材也纷至沓来,船帆所需的各种材料,相关人工也都已经聚齐,甚至很快完成了工作。
可以想见的是,这艘船在上帆装的时候也会非常顺利。
由于工作格外顺利,因此大家对未来的期许都高了许多,这也导致很多人乐意在工地上溜达,甚至形成了一些劳动力的浪费。
不过王安北很快就想到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多余的人手和多余的材料,都被统筹到一起,去制作一种小巧而实用的交通工具。
小舢板。
不过当他们完成这一工作的时候,却发现这些小舢板并不像想象当中的那样灵巧。
它的个头因为王安北的重新设计,在太湖附近的水域当中已经算是很大的了。
不过这也可以满足一些其他的作用,比如说运输小重量的货物。
这对于他们的这个工程来说也是很有用的。甚至可以在工程进行的同时去跑一些其他的运输生意。
随着类似情况的增多,王安北的才华也终于为众人所知。
除了称赞之外,有很多人也还穿着好奇羡慕,甚至别有居心的接近王安北,希望能够从他那里学到一林半爪。
有意思的是王安北对这些人没有丝毫必走自尊的意思,他几乎是倾囊相授,将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全都教给了他们。
就连躲在附近观察这一切的凉千平,也都快变成半个造船专家了。
当然他没有忘记,让手下们整理王安北的各种理论,并且汇总成册送到了杭州去。
杭州那边,那些已经投靠锦衣卫,并且负责造船的某些穿越者,随后便汇集本土工匠琢磨起了王安北的各种理论。
很快一个惊天的结论得出,王安北掌握的各种技术细节,尤其是那些需要翻阅资料才能够明确的具体数据,都详尽的让穿越者们感到惊讶,要知道他们可是带了相关资料才穿越的。
随后,经过一系列的评估穿越者们认为王安北的水平远在自己之上。
凉千平的任务,一下子也因之而变得沉重起来。
他知道,老皇帝最在意的事情之一——使用大明船的外形和穿越者的技术制造的新式帆船——也在这次评估当中被穿越者自己给否定掉了。
穿越者们的设想,虽然看上去非常可行,甚至已经有船下水,并取得了不错的海试结果。
但他们一致认为那样的设计比起王安北来,差了不止一星半点。
于是有人立刻打着伯虎堂的名义,跑到江阴来寻求合作的机会。
当然,他们不会通过麻小五这条线,而且也不准备冒冒失失的就跑去谈判。
锦衣卫和西厂的特务们,最擅长的工作之一,就是像编剧和话本作者那样,制造一连串能够用常理解释的寻常之事。
于是,就连“船坞”——明朝人并不用这个称呼,而且皖北的设施也还很简陋——里的那些船工也很快知道,从杭州方面来了一位贵客,不但要在本地采购船只、丝绸、瓷器,还因为觉得挨家采购太过麻烦,竟然想着把各家东主都请过去,用一顿饭的时间把生意谈完。
这样豪横甚至有些跋扈的举动,自然是备受瞩目的。有些商家甚至不愿意被当成菜筐里的萝卜,被一股脑的处理掉。
唐明也是不太想去凑热闹的。但是很快曾经帮助过他的某些官员便找上门来,说是正在帮那个伯虎堂“协调”此类问题。
他们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刚在协调这两个字上占的便宜,如今就有可能吐出去了。
不过他很快被告知,这样的担心或许是有些多余的。
甚至他自己也知道,作为一家新成立的商号,引起同行的关注,那也是必然的。
而且,更何况,伯虎堂的后台东家竟然是自己的直系祖先之一,唐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