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于安史之乱中的第一首诗。安史之乱击碎了很多人宁静富足的生活,昔日的王孙居然一下子要卖身为奴了,这个片段是当时长安人苦难的缩影。当时流亡在外的朝廷是长安人的希望。 此诗综合了南朝歌行与汉乐府的优点。杜甫从古代典籍中看到过的事情,正不断在他眼前变成现实。

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

又向人家啄大屋,屋底达官走避胡。

金鞭断折九马死,骨肉不得同驰驱。

腰下宝玦青珊瑚,可怜王孙泣路隅。

问之不肯道姓名,但道困苦乞为奴。

已经百日窜荆棘,身上无有完肌肤。

高帝子孙尽隆准[1],龙种自与常人殊。

豺狼在邑龙在野,王孙善保千金躯。

不敢长语临交衢[2],且为王孙立斯须。

昨夜东风吹血腥,东来橐驼满旧都。[3]

朔方健儿[4]好身手,昔何勇锐今何愚。

窃闻天子已传位,圣德北服南单于。

花门[5]剺lí面[6]请雪耻,慎勿出口他人狙。

哀哉王孙慎勿疏,五陵佳气无时无。

[1]隆准:高鼻。

[2]交衢:指道路要冲。

[3]“东来”句:指安禄山军队从东北来,进入长安后大肆劫掠,将财物都用骆驼运走。

[4]朔方健儿:指哥舒翰统领的潼关守军。

[5]花门:居延海北有花门山堡,驻有回纥骑兵,这里借指回纥人。

[6]剺面:用刀割脸表示悲愁,是回纥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