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好友杜甫的调侃。杜甫比李白小十多岁,近乎其弟子。李白创作鼎盛时,杜甫尚未大成。 杜甫赠李白的诗较多,措辞较认真;李白赠杜甫的诗较少,语多调侃。这与二人的年龄、地位有关,是符合社交礼仪的,并非李白才短情浅。
饭颗山[1]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2]。
借问别来太瘦生[3],总为从前作诗苦。
[1]饭颗山:相传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山。
[2]卓午:正午。
[3]太瘦生:即太瘦,生是语助词。
戏赠杜甫(1 / 1)
对好友杜甫的调侃。杜甫比李白小十多岁,近乎其弟子。李白创作鼎盛时,杜甫尚未大成。 杜甫赠李白的诗较多,措辞较认真;李白赠杜甫的诗较少,语多调侃。这与二人的年龄、地位有关,是符合社交礼仪的,并非李白才短情浅。
饭颗山[1]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2]。
借问别来太瘦生[3],总为从前作诗苦。
[1]饭颗山:相传是唐代长安附近的一座山。
[2]卓午:正午。
[3]太瘦生:即太瘦,生是语助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