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时间不详,与中高级官员酬答之作,最有可能作于王维已获得一定地位、安史之乱尚未发生时,故系于此。
真率淡雅,启发宋人五古。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1]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2],还归洛阳社[3]。
[1]“道书”句:走路的时候,手里还拿着道家的书。
[2]宜城酌:宜城出产美酒,这里指美酒。
[3]洛阳社:葛洪《抱朴子》中写到,道士董威辇住在洛阳的白社中。后世遂用“白社”“洛阳社”指退隐者居住的地方。
过李楫宅(1 / 1)
写作时间不详,与中高级官员酬答之作,最有可能作于王维已获得一定地位、安史之乱尚未发生时,故系于此。
真率淡雅,启发宋人五古。
闲门秋草色,终日无车马。
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散发时未簪,道书行尚把。[1]
与我同心人,乐道安贫者。
一罢宜城酌[2],还归洛阳社[3]。
[1]“道书”句:走路的时候,手里还拿着道家的书。
[2]宜城酌:宜城出产美酒,这里指美酒。
[3]洛阳社:葛洪《抱朴子》中写到,道士董威辇住在洛阳的白社中。后世遂用“白社”“洛阳社”指退隐者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