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咏物诗中的“言志”仍然显得稀薄,只是在“飘零”一点上,将作者与写作对象联系起来。前面对物象的刻画只是对“飘零”的铺叙,不能与作者的经历死板对应。这种卒章显志的手法,是从体物赋那里借来的。
幸因腐草出,[1]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2]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1]“幸因”句:古代传说,萤火虫是从腐烂的草中生出来的,有“腐草为萤”的成语。
[2]点:点缀,黏附。
萤火(1 / 1)
这首咏物诗中的“言志”仍然显得稀薄,只是在“飘零”一点上,将作者与写作对象联系起来。前面对物象的刻画只是对“飘零”的铺叙,不能与作者的经历死板对应。这种卒章显志的手法,是从体物赋那里借来的。
幸因腐草出,[1]敢近太阳飞。
未足临书卷,时能点[2]客衣。
随风隔幔小,带雨傍林微。
十月清霜重,飘零何处归。
[1]“幸因”句:古代传说,萤火虫是从腐烂的草中生出来的,有“腐草为萤”的成语。
[2]点:点缀,黏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