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士好古(1 / 1)

秦朝有个士人非常喜欢收集古物。只要听说是古物,无论多少钱他都会想方设法买下来。因此,他家里到处摆满了高价收来的古物。后来,由于收集的古物越来越多,他的钱也越来越少。街坊邻居亲朋好友知道他有这个嗜好,就苦口婆心地劝他不要盲目相信什么古物,现在假古物太多太多了,实在是难以分辨。可已经着了魔的士人哪能听得进去,依然我行我素。劝他的街坊们只能无奈地摇摇头叹息。

后来,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士人这种嗜好,便陆续有人登门推销所谓的“古物”。

一天早晨,士人刚吃过早饭,正准备去古玩市场转转。这时候门外传来了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士人赶紧去开了门。门外站着一个携带席子的人。士人好奇不已,便问来人有什么事。来人说:“听说您喜欢古物,今天我就专程带来让您看看,我保证您会喜欢。”

听来人这么说,求古物心切的士人心里痒得不行,催促来人赶紧把古物拿出来看看。

来人把席子卸下来,打开,说:“看,这就是。”

这张席子破破烂烂,散发着一股难闻的霉味儿。士人好奇地问:“先生,您是在说笑话吧,这就是您说的古物?”

来者神神秘秘地把嘴贴到士人耳边,说:“您别小看这张席子,您先听我说一下它的来历吧。”

“您快快说来听听。”士人顿时来了兴趣。

来人清了清嗓子,双手比画着说:“您看看,当时孔子就是坐在这个位置。对,就是坐在这儿!这可是以前鲁哀公有事请教孔子时,赐孔子的座席啊!”

士人想象着当年孔子坐在这张席子上的景象,欣喜不已。他觉得这是一件十分难得的珍贵古物。他抚摸着席子开心地说:“这张席子我真是太喜欢了,我买下了。”

可是,士人的钱已经花光了,再也拿不出钱买这个心爱的古物了。怎么办?这时,士人忽然想起自己靠近城墙的那块良田,便问卖席子的人:“我在城墙下有一块良田,用来换这张席子行吗?”

卖席子的人听到用良田换席子,暗自高兴,满口答应。

士人买了席子,把它小心翼翼地珍藏起来,闲暇之时就拿出来欣赏。士人买下席子的事儿一夜之间传遍了全城。

没过多久,又有人登门推销古物。这次来人带来的是一根拐杖。士人询问了这根拐杖的来历。来者说:“哎哟哟,士人,您听我说,您别小瞧这根拐杖,这是周文王为了避开狄人的侵扰离开邠地时所拄的拐杖,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您觉得该出什么价钱?”

士人对眼前的这根拐杖自然十分喜欢。可他已经没有多余的银两买这根拐杖了。士人想想家里还有一些东西,于是就问道:“我现在确实拿不出银两来了,您看,用家里的东西换这根拐杖行吗?”

卖拐杖的人心里高兴,自然满口答应。

士人高价收购席子和拐杖的事儿传得越来越广。后来有一天,士人正在家里悠闲地欣赏席子和拐杖时,有人登门来访。这人带来了一只破旧的漆碗。士人把漆碗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了一会儿,并没发现碗有什么特别之处。卖碗的人叹了口气,说:“士人呀,听我解释给您听呀。您买的席子和拐杖都算不上古物。这个漆碗是舜帝造漆器时做的,这比周朝还要远呢!”

士人听后大喜道:“好,这漆碗我买了。”

可是,他的田地没了,家里的东西也卖完了,只剩下空****的宅院。士人对卖碗的人说:“就用我这宅院换这只碗吧。”

士人把三件古物买到了手,心里满是欢喜。可是为了这三件古物,钱财没了,田地没了,房屋也没了,吃饭都成了问题。就算肚子饿得咕咕叫,他也不忍心扔掉三件“古物”。为了填饱肚子,士人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舜帝之碗”挨家挨户去乞讨。士人可怜兮兮有气无力地喊着:“行行好,给我一文吧。我实在是饿得不行了啊。”

路人看到乞讨的士人都纷纷摇头叹息,哎,多可怜的人啊。有一天士人乞讨到了那个卖席子、古拐杖和漆碗的人家门口,他们开门一看是士人,赶紧就关上了门。

出自南宋陈元靓《事林广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