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溺(1 / 1)

永州这地方的人都十分擅长游泳。

这天,五个永州人想从湘江南游泳去湘江北。可是,江水突然涨了起来,很快漫过了河岸。这时有人看到有条小船停在岸边,他们决定乘着小船渡湘江。天气很好,几个人哼着歌乘着小船往江对面驶去。

船刚刚开到河中间,有个年轻人感觉乘坐的小船有点儿不对劲儿。

年轻人看了看船身,忽然发现有江水流进船里。他赶紧告诉大家:“不好啦,船进水啦。”

大家都往年轻人所指的地方望去。果然,船舱里的水越来越多。大家都惊恐万分。

“快,大家赶快跳船游上岸。”年轻人高呼。

于是大家纷纷跳下船,奋力地往远处的岸边游去。这时,年轻人看到最后跳船的中年人远远地落在了后面。年轻人知道,那个中年人是五人当中水性最好的。年轻人很奇怪,今天关键时刻怎么反而游得最慢了呢?

年轻人对着中年人大喊:“你平时游得最好,怎么反而落在后面了呢?”

中年人吃力地拍打着水面,说:“我腰上系着很多钱,太重了。”

年轻人很吃惊,又说:“这时候还惦记着钱,你快扔掉它。”

中年人没有回答,只是摇了摇头。

过了一会儿年轻人和另外三人游到了岸上,中年人却还在江面中央。由于身上带了太多钱,中年人更加疲惫了。

岸上的四个人对着中年人喊道:“你笨到了极点,蒙昧到了极点,自己淹死了,要钱还有什么用呢?”

中年人又摇了摇头,还在努力坚持。岸上的人急得直跺脚。不大一会儿,那个中年人渐渐开始往下沉,先是水没过了头顶,接着又只有两条胳膊露出水面,再接着只有两只手露出水面,最后什么都看不到了。中年人沉入了江底。岸上的几个人觉得中年人很可怜很可悲。如果他听从劝告,不会是这种结果。

唐朝的文学家柳宗元对这件事感到悲哀,他觉得如果大家都像那个中年人这样,一定会因为巨额钱财而淹死更多的人,于是写下了《哀溺》这篇文章,警醒后人。

出自唐代柳宗元《哀溺文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