庖丁从小就跟着父亲学习宰牛。由于他勤奋好学,善于思考,所以他宰牛的技术名震一方。
一天下午,他被梁惠王请去宰一头牛。几分钟工夫,牛便被庖丁放倒在了地上。他拿起准备好的刀开始宰牛。他那把宰牛刀光芒四射,看上去非常锋利。
庖丁用一只手紧紧按住牛脖子,一只脚踩住牛后腿,肩膀顶住牛头,膝盖顶住牛肚子。牛骨骼发出哗哗的响声。庖丁把刀插进牛身体,随后传来豁豁的声音。声音像音乐一样动听悦耳。
梁惠王惊讶地说:“真厉害啊!你宰牛的技术怎么会这么高超啊?”
庖丁放下刀,笑着回答说:“我追求的是‘道’,已经超过一般的技术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梁惠王问。
“起初我宰牛的时候,眼里是一头完整的牛;三年以后,再未见过完整的牛了。”
梁惠王问:“那现在呢?”
“现在,我凭精神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感官停止了,而精神仍在活动。依照牛生理上的天然结构,把刀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筋脉经络相连的地方和筋骨结合的地方,从来没有用刀碰到过,更何况大骨呢!”庖丁说。
梁惠王听得入了神,心里更加佩服庖丁了。
庖丁接着说:“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一把刀,是割断筋肉割坏的,就像我们用刀割绳子一样;技术一般的厨师每月就得更换一把刀,是砍断骨头而将刀砍坏的。”
“那您多久换一把刀呢?”梁惠王问。
“如今,我这把刀已经用了十九年,所宰的牛都有几千头了,但刀刃仍锋利得就像刚在磨刀石上磨好的一样。”
梁惠王又问:“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那牛的骨节有间隙,而刀刃很薄;用很薄的刀刃插入有空隙的骨节,宽宽绰绰,那么刀刃在里面的运转必然是有余地的啊!”
梁惠王点点头。
“虽然是这样,每当碰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那里很难下刀,就小心翼翼地提高警惕,视力集中到一点,动作缓慢下来,动起刀来非常轻,‘呼啦’一声,牛的骨和肉一下子就解开了,就像泥土散落在地上一样。然后我提着刀站起来,把刀擦抹干净放起来。”庖丁说。
梁惠王拍着手高兴地说:“好啊!我听了庖丁的这番话,终于懂得养生的道理了。只有顺应自然,才能够保全天性啊。”
出自《庄子·养生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