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有个老人养了很多猴子。他对猴子像对亲人和朋友一样,日子久了,老人和猴子竟然能沟通讲话了,老人能够理解猴子们的意思,猴子们也懂得老人的心意。其实,老人家里并不富裕,但为了让他心爱的猴子吃饱喝足,他宁愿减少自己的口粮。
这年粮食减产,老人吃了上顿没下顿,饿得面黄肌瘦。有人劝老人说:“现在人都快饿死了,你还顾得了猴子,实在是笨啊。你快把猴子放回深山老林吧。”
可是,老人说什么也不愿意。他说:“你们不了解我和猴子们的感情。我和它们相处那么久,让它们离开我,我实在是舍不得啊。”
不久,老人家里实在揭不开锅了。他思来想去,准备开始减少猴子们每天的食物。
他来到猴子们的住处,唉声叹气地望了它们一会儿。
猴子们看老人唉声叹气,都瞪着圆溜溜的眼睛盯着他。
“以后给你们橡果吃,早晨三颗,晚上四颗,这样足够吗?”老人说。
猴子们一听都很生气,个个抓耳挠腮,怒目而视。
过了一会儿,老人又说:“大家都不要急。我又考虑了一下,我对你们的感情很深,也不忍心你们饿着。这样吧,既然你们不同意,我们改成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总够了吧!”
猴子们一听早上四颗,晚上三颗,开心极了。
它们把养猴人团团围住,又是行礼,又是拥抱,热情得不行。
哈哈,这些可爱的小猴子也真是太好哄了。明明实际得到橡果总数并没有变多,却都一个个转怒为喜了!
出自《庄子·齐物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