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美]艾尔曼.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2.[美]艾尔曼.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3.[美]安·奥思本.丘陵与低地:清代长江下流地区的经济与生态的互动.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

4.Carol Benedict.“Bubonic Plague Nineteenth Century China”.Modern China,Vol.14.2 (1988)

5.Carol Benedict.“Policing The Sick:Plague and The Origins ofMedicine in Late Imperial China”.Late Imperial China,Vol.14.2 (1993)

6.[日]滨下武志.近代中国的国际契机——朝贡贸易体系与近代亚洲经济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

7.[法]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一卷).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2

8.曹树基.地理环境与宋元时代的传染病.历史地理.第12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

9.曹树基.鼠疫流行与华北社会变迁(1580—1644).历史研究,1997(1)

10.曹树基.中国移民史(第6卷).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11.曹树基,李玉尚.鼠疫流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2.常建华.乾隆朝蠲免钱粮问题试探.南开史学,1984(2)

13.常建华.试论明清时期的汉族火葬风俗.南开史学,1991(1)

14.常建华.明代岁时节日风俗.见:冯尔康、常建华编.中国历史上的生活方式与观念.台北:馨园文教基金会,1998

15.常建华.清代溺婴问题新探.见:李中清,郭松义,定宜庄主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6.陈邦贤.中国医学史.上海:上海书店,1984

17.陈邦贤.几种急性传染病的史料特辑.中华医史杂志,1953(4)

18.陈宝良.中国的社与会.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9.陈春生.市场机制与社会变迁——18世纪广东米价分析.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

20.陈方之.急慢性传染病学.上海:商务印书馆,1946

21.陈方之.中国猩红热简史.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2)

22.陈高傭等编.中国历代天灾人祸表.上海:上海书店,1986

23.陈乐平.出入“命门”——中国医学文化导论.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

24.陈桥驿.历史上浙江省的山地垦殖与山林破坏.中国社会科学,1984(4)

25.陈桥驿等.浙江省地理.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5

26.陈胜昆.中国疾病史.台北:自然科学文化事业公司,1984

27.陈我隆.霍乱病原体的发现史.中华医史杂志,1984(2)

28.陈学文.明清杭嘉湖市镇史研究.北京:群言出版社,1993

29.陈元朋.民国以来宋代医学史研究概况简介——以台湾与大陆地区的研究成果为例.大陆杂志(台北),第90卷第5期

30.[英]程恺礼.霍乱在中国(1820—1930):传染病国际化的一面.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

31.崔莲玉.清末卫生警察的创立及历史作用.中华医史杂志,1988(2)

32.邓铁涛主编.中医近代史.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33.邓正来.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的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2)

34.邓正来,亚历山大编.国家与市民社会——一种社会理论的研究路径.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9

35.董光东,刘惠玲.明清时期新安药店及其医药学作用.中华医史杂志,1995(1)

36.杜家骥.清代天花病之流行、防治及其对皇族人口的影响.见:李中清,郭松义编.清代皇族的人口行为与社会环境.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37.杜家骥.清朝简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

38.杜正胜,作为社会史的医疗吏——并介绍“疾病、医疗和文化”研讨小组的成果.新史学(台北),第6卷第1期,1995-03

39.杜正胜.“疾病、医疗和文化研讨小组”的缘起与立意.见:古典与现实之间.台北:三民书局,1996

40.杜正胜、医疗、社会与文化——另类医疗史的思考.新史学(台北),第8卷第4期,1997-12

41.Helen Dunstan.“The Late Ming Epidemics:A Prellmmary Survey”.Ch??ing Shih Wen-ti,Vol.3.3(1975)

42.范行准.中国预防医学思想史.上海:华东医务生活社,1953

43.范行准.中国医学史略.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86

44.范行准.中国病史新义.北京:中国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

45.方朝晖.市民社会的两个传统及其在现代的汇合.中国社会科学,1994(5)

46.方如康,戴嘉卿编著.中国医学地理学.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

47.方行.清代江南农民的消费.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3)

48.[澳]费克光.中国历史上的鼠疫.见:刘翠溶,尹懋可主编.积渐所至:中国环境史论文集.台北:“中央研究院经济研究所”,1995

49.费孝通.小城镇 大问题.见:江苏省小城镇课题编写组编.小城镇 大问题——江苏省小城镇研究论文选(第1集).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4

50.冯尔康.清代宗族制的特点.中国社会科学战线,1990(3)

51.冯尔康.古人社会生活琐谈.长沙:湖南出版社,1991

52.冯尔康,常建华.清人社会生活.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0

53.冯尔康.幕宾许思湄年谱——据“秋水轩”尺牍制作.东洋学研究(韩国),第4辑,1998-06

54.冯尔康.古人社会生活剪影.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5.冯尔康.清人生活漫步.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

56.冯汉镛.祖国中古时代的医院——安济坊.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8(2)

57.冯佐哲.日本夫马进关于明清慈善组织的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1984(5)

58.[德]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0

59.傅衣凌.中国传统社会:多元的结构.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88(3)

60.盖建民.道教符咒治病术的理性批判.世界宗教研究,1999(4)

61.干祖望.白喉及它的一切在我国的发展史.新中医药,1954(11)

62.高王凌.十八世纪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政府政策.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

63.高王凌.明清时期的经济增长,清史研究,1999(4)

64.[日]沟口雄三.日本人视野中的中国学.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

65.[日]沟口雄三.中国前近代思想之曲折与展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

66.龚胜生.中国古代长寿点区的地理分布及其环境背景的初步研究.历史地理论丛,1997(3)

67.顾婉生主编.预防医学概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8

68.广东中医学院主编.中医喉科学.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

69.郭霭春编.中国医史年表.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70.郭谦亨.温病学发展史略.中华医史杂志,1985(2)

71.郭镜智.福建民俗与台湾的卫生事业.中华医史杂志,1993(1)

72.韩凝春.清代江浙族学研究.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73.韩延龙,苏亦功等.中国近代警察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74.何斌.我国疟疾流行简史(1949年以前).中华医史杂志,1988(1)

75.[美]何炳棣.1368—1963中国人口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76.何增科.市民社会概念的历史演变.中国社会科学,1994(5)

77.洪焕春,罗仑主编.长江三角洲地区社会经济史研究.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9

78.洪丕谟.中国古代养生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79.洪璞.试述明清以来宗族的社会救助功能.安徽史学,1998(4)

80.洪淑岑.关公民间造型之研究——以关公传说为重心的考察.台北:台大出版委员会,1995

81.黄树则,林士笑主编.当代中国的卫生事业(上).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

82.黄宗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和乡村发展:1350—1988.北京:中华书局,1992

83.蒋玉红,刘安国主编.中国传统预防医学.北京: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1991

84.蒋竹山.明清华南地区有关麻风病的民间疗法.大陆杂志(台北),第90卷第4期,1995

85.经君健.清代社会的贱民等级.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86.[美]柯文.在中国发现历史——中国中心观在美国的兴起.北京:中华书局,1989

87. Angela Ki Che Leung. “Diseases of the Premodern Period in China”. By in K. F. Kiple ed.The Cambridge World History of Human Disease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3

88. Angela Ki Che Leung. “Organized Medicine in Ming-Qing China:State and Private Medical Institutions in the Lower Yangzi Region”. Late Imperial China,Vol.8.1(1987)

89.梁其姿.明清预防天花措施之演变.见:陶希圣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编辑委员会编.国史释论——陶希圣九秩荣庆祝寿论文集.台北:食货出版社,1987

90.梁其姿.宋元明地方医疗资源初探.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91.梁其姿.施善与教化:明清的慈善组织.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7

92.梁其姿.中国麻风病概念演变的历史.“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70本第2分,1999-06

93.李伯重.明清时期江南农民水稻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中国农史,1984(1)

94.李伯重.明清江南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考古,1985(2)

95.李伯重.“桑争稻田”和明清时期江南农业生产集约程度的提高.中国农史,1985(1)

96,李伯重.明清种稻农户生产能力初探.中国农史,1986(2)

97.李伯重.简论“江南地区”的界定.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1(1)

98.李伯重.“最低生存水准”与“人口压力”质疑——对明清社会经济史研究中两个基本概念的再思考.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6(1)

99.李伯重.“人耕十亩”与明清江南农民的经营规模.中国农史,1996(1)

100.李伯重.清代前中期江南人口的低速增长及其原因.清史研究,1996(2)

101.李伯重.从“夫妇并耕”到“男耕女织”.中国经济史研究,1996(3)

102.李伯重.“男耕女织”与“妇女半边天”角色的形成.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3)

103.李伯重.宋末至明初江南农业变化的特点和历史地位.中国农史,1998(3)

104.李伯重.明清江南肥料需求的数量分析.清史研究,1999(1)

105.李伯重.堕胎、避孕与绝育:宋元明清时期江浙地区的节育方法及其运用于传播.见:李中清,郭松义,定宜庄编.婚姻、家庭与人口行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106.李家庚,余新华主编.中医传染病学.北京:中国医药科学出版社,1997

107.李建民.一个新领域的摸索——记史语所“生命医疗史研究室”的缘起.古今论衡(台北),创刊号,1999

108.李良松.略论中国古代对传染病人的安置及传染病院.中华医史杂志,1997(1)

109.李经纬等编著.中国古代文化与医学.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

110.李经纬,朱建平.近五年来中国医学史研究的进展.中华医史杂志,1994(3)

111.李庆坪.我国白喉考略.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2)

112.李文海,林敦奎,周源,宫明.近代中国灾荒纪年.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0

113.李向军.清代荒政研究.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5

114.李玉尚,曹树基,18—19世纪云南的鼠疫流行与社会变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15,李永宸,赖文.霍乱在岭南的流行及其与旱灾的关系(1820—1911).中国中医基础研究,2000(3)

116.[美]李中清,王丰.马尔萨斯的神话与中国的实际: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史,1700—2000年.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2000

117.粱治平.清代习惯法:社会与国家.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

118.廖育群.岐黄医道.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1

119.廖育群主编.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史纲·医学卷.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6

120.林富士.东汉晚期的疾疫与宗教.“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66本第3分,1995-09

121.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122.刘吾惠编著.上海近代史.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5

123.刘锡琎.中国古代的免疫思想和人痘苗的发展.微生物学报,1978(1)

124.刘枝万.台湾民间信仰论集.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

125.刘志伟.在国家和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

126.陆肇基.从《中华医史杂志》看我国的医史研究.中华医史杂志,1987(1)

127.罗尔纲.霍乱病的传入中国.历史研究,1956(3)

128.罗桂环,苏俭民.中国历史时期的人口变迁与环境保护.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1995

129.罗荣渠.走向现代化的中国道路——有关近百年中国大变革的一些理论问题.中国社会科学季刊(香港),1996(4)

130.[美]罗威廉.驳“静止论”.见:张芝联,成崇德主编.中英通史二百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131.[英]罗伊·波特等编著.剑桥医学史.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

132.罗一星.明清佛山经济发展与社会变迁.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

133.罗志田.后现代主义与中国研究:《怀柔远人》的史学启示.历史研究,1999(1)

134.[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

135.马伯英.中国医学文化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136.马湘泳等.太湖地区乡村地理.北京:科学出版社,1990

137.马学强.论人口流动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1368—1911年江南地区分析.史林,1995(1)

138.[美]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台北:天下远见出版公司,1998

139.梅莉,晏昌贵.关于明代传染病的初步考察.湖北大学学报,1996(5)

140.梅莉,晏昌贵,龚胜生.明清时期中国瘴病分布与变迁.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7(2)

141.孟澍江主编.温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42.南京中医学院编.温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8

143.萧璠.汉宋间文献所见古代中国南方的地理环境与地方病及其影响.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第63本第1分,1993-04

144.庞京周.中国疟疾概史.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1)

145.蒲辅周.祖国医学在纪行传染病方面的报告.见:蒲辅周编著,高辉远整理.中医对几种急性传染病的辨证论治.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60

146.钱杭,承载.十七世纪江南社会生活.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

147.任应秋主编.中医各家学说.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148.上官悟尘编著.霍乱与痢疾(修订本).上海:商务印书馆,1950

149.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

150.史常永.试论传染病学家吴又可及其戾气学说.医学史与保健组织,1957(3)

151.太湖地区农业史研究课题组编.太湖地区农业史稿.北京:农业出版社,1990

152.万红娇,黄惠勇,朱文峰.传染病中医病名诊断规范探讨.江西中医学院学报,1998(4)

153.王鸿泰.从消费的空间到空间的消费——明清城市中的酒楼与茶馆.新史学(台北),第11卷第3期,2000-09

154.王东方,陈国丰.喉痹病名考证.辽宁中医杂志,1997(10)

155.[美]王国斌.转变的中国——历史变迁与欧洲经验的局限.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8

156.王季午主编.中国医学百科全书·传染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57.王日根.乡土之链:明清会馆与社会变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6

158.王卫平.论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的市场体系.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8(4)

159.王业键,黄莹珏.清中叶东南沿海粮食作物分布、粮食供需及粮价分析.“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台北),第70本第2分,1999-06

160.王跃生.十八世纪初期中国的人丁数量与人口数量的变动研究.中国人口科学,1996(6)

161.王振忠.明清徽商与淮扬社会变迁.北京:读书·生活·新知三联书店,1996

162.王振忠.徽州文书所见种疽及相关习俗.见: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编.自然灾害与社会结构.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

163.汪晖.公共领域.读书,1995(6)

164.汪家伦,张芳.中国农田水利史.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0

165.吴承明.传统经济·市场经济·现代化.中国经济史研究,1997(2)

166.吴承明.现代化与中国十六、十七世纪的现代化因素.中国经济史研究,1998(4)

167.吴滔.清代江南社区赈济与地方社会.中国社会科学,2001(4)

168.吴云波.试论中医史研究重心的转移.中华医史杂志,1992(3)

169.夏明方.生态变迁与“斯密型动力”、过密化理论——多元视野下的旧中国农村商品化问题.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70.小田.江南乡镇社会的近代转型.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1997

171.谢**.浅论同治初年苏浙皖的疫灾.中学历史教学问题,1996(2)

172.徐春雷.桐乡神歌概述.中国民间文化,1994(2).上海:学林出版社,1994

173.徐晓望.略论闽台瘟神信仰起源的若干问题.世界宗教研究,1997(2)

174.徐映璞.两浙史事丛稿.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88

175.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

176.许檀.明清山东商品经济的发展.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

177.许檀.明清时期区域经济的发展——江南、华北等若干区域的比较.中国经济史研究,1999(2)

178.许檀.区域经济与商品流通.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2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00

179.许檀.明清时期城乡市场网络体系的形成及其历史意义.中国社会科学,2000(2)

180.杨大俊.古代史料中十种咽喉病候.中华医史杂志,1984(1)

181.杨家茂.牛痘初传我国史略及其意义.中华医史杂志,1990(2)

182.杨小明.“胎毒外感说”与中国古代防治天花的成就.中华医史杂志,1997(4)

183.杨医亚主编.温病.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85.余新忠.清代中后期乡绅的社会救济——苏州丰豫义庄研究.南开学报,1997(3)

186.余新忠.中国的民间力量和公共领域——近年中美关于近世市民社会研究的回顾和思考.学习与探索,1999(4)

187.余新忠.道光三年苏州大水及各方之救济——道光时期国家、官府和社会的一个侧面.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1卷.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9

188.余新忠.嘉道之际江南大疫的前前后后——基于近世社会变迁的考察.清史研究,2001(2)

189.余新忠.清代江南瘟疫对人口之影响初探.中国人口科学,2001(2)

190.余新忠.清人对瘟疫的认识初探——以江南地区为中心.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191.余新忠.烂喉痧传入中国年代初探.中华医史杂志,2001(2)

192.余新忠.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William H.McNeil,Plagues and Peoples).见:中国社会历史评论.第3卷,北京:中华书局,2001

193.余新忠.关注生命——海峡两岸兴起疾病医疗社会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1(3)

194.余新忠.消闲与御灾——清中前期江南民生的两个侧面.见:文史论丛二集.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195.余新忠.清代江南疫病救疗事业探析——论清代国家和社会对瘟疫的反应.历史研究,2001(6)

196.余新忠.咸同之际江南瘟疫探略——兼论战争与瘟疫之关系.近代史研究,2002(5)

197.余英时.中国思想传统的现代诠释.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5

198.余永燕.烂喉痧(猩红热)病史考略.中华医史杂志,1998(3)

199.余云岫.猩红热旧说之回顾.新医药,第2卷第2、3期,1934

200.余云岫.猩红热与中国旧医学.中华医学杂志,第27卷第5期,1941

201.余云岫。中国疾病名候疏义.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53

202.于希贤.近四千来中国地理环境几次突发变异及其后果的初步研究.中国历史地理论丛,1995(2)

203.俞志高编著.吴中名医录.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204.张芳.清代南方山区的水土流失及其防治措施.中国农史,1998(2)

205.张国高.看,江南乡村的环境!大众医学,第4卷第2期,1950-06

206.张剑光.三千年疫情.南昌:江西高校出版社,1998

207.张孝芳.“扫叶”“踏雪”辨.中华医史杂志,1985(2)

208.张志斌.古代疫病流行的诸种因素初探.中华医史杂志,1990(1)

209.张仲礼主编.近代上海城市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10.赵璞珊.西洋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研究,1980(3)

211.赵璞珊.读陈邦贤先生三部《中国医学史》.中华医史杂志,1990(1)

212.赵璞珊.中国古代医学.北京:中华书局,1997

213.赵绍琴,胡定邦,刘景源编著.温病纵横.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2

214.赵丈林,谢淑君.中国人口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15.赵世瑜.明清时期江南庙会与华北庙会的几点比较.史学集刊,1995(1)

216.浙江地理简志.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217.浙江医科大学主编.传染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

218.甄志亚主编.中国医学史.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

219.甄志亚.关于我国医学史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回顾与探索.中华医史杂志,1991(2)

220.郑金生,李建民.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源流.大陆杂志(台北),第95卷第6期

221.郑金生.中国古代的养生.北京: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1996

222.郑振满.明清福建家族组织与社会变迁.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2

223.郑振满.神庙祭典与社区发展模式——莆田江口平原的例证.史林,1995(1)

224.朱文锋,吴承玉.论“痹”的概念及痹病的分类.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1997(5)

225.朱小田.吴地庙会.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226.竺可桢.论江浙两省人口之密度.东方杂志,第23卷第1号

227.竺可桢.中国近五千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考古学报,1972(1)

228.庄树藩主编.中华古文献大辞典·医药卷.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0

229.周振鹤.释江南.中华文史论丛.第49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230.[日]滋贺秀三等.明清时期的民事审判与民间契约.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231.邹依仁.旧上海人口变迁研究.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